-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代谢PPT课件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代谢工程;第一节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一、酶活性调节;1、共价修饰 酶活性调节(continued );1)可逆共价修饰;;;3、缔合与解离 酶活性调节(continued);4、竞争性抑制酶活性调节(continued);二、酶合成的调节;一)酶合成调节的类型;1、酶合成的诱导(induction); 诱导剂可以是诱导酶的底物,也可是底物的结构类似物
如:乳糖是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合成的诱导剂,也是此酶的底物
[实际上乳糖不是真正的诱导物,它必须先转化为别构乳糖才能起诱导剂的作用]
?? 诱导剂也可以不是该酶的作用底物
如异丙基- 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是β-半乳糖苷酶合成的极佳诱导剂,但不是作用底物;
?? 酶的作用底物不一定有诱导作用
如对硝基苯-α-L-阿拉伯糖苷是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但不能诱导该酶的合成。
;;2、酶合成的阻遏(repression);;;?? 最典型的例子是细胞通过最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来抑制一些酶的合成。
?? 这个现象最早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发现,可快速利用的葡萄糖致使青霉素产量特别低,而缓慢利用的乳糖却能较好地生产青霉素。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乳糖并不是青霉素合成的特殊前体,它的价值仅在于缓慢利用。被快速利用的葡萄糖的分解产物阻遏了青霉素合成酶的合成。
这种抑制青霉素合成及乳糖利用的现象,起初认为只有葡萄糖才会产生,故称为葡萄糖效应。
;把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可明显看到大肠杆菌经历了两个对数期。
葡萄糖在第一个周期中被利用。在葡萄糖代谢初期,β-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透性酶的合成受阻遏,使乳糖不被利用。
葡萄糖被消耗完后,乳糖代谢所需的酶开始合成,于是出现了利用乳糖的第二个生长周期。
;二)酶合成调节的分子机制;;三、分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2、协同反馈调节(concerted feedback regulation);3、累加反馈调节 (cumul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4、增效反馈调节 (cooper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5、顺序反馈调节 (sequential feedback regulation);6、联合激活或抑制调节;;四、能荷调节;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一、克服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的调控;1、降低末端产物浓度;;但是,完全不能合成产物E的突变体,因为不能利用E去进一步合成必须的细胞物质,所以无法正常生长。为了保证突变体的正常生长,培养时须提供低浓度的、不足以引起反馈调节的物质E。这样高浓度的中间产物C就能积累起来了。
例如:
利用枯草杆菌的精氨酸缺陷型生产瓜氨酸,利用大肠杆菌的赖氨酸缺陷型生产苏氨酸,都是这个道理。
;2)提高细胞渗透性;2、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的利用;二、克服分解代谢阻遏的调控;克服分解代谢阻遏的调控(continued;第 四 节代 谢 工程;一、代谢工程概述;2、代谢工程的基本过程;;3、代谢工程的基本原理; ;1、代谢网络结构组成;;2、代谢网络结构的基本类型;;;对于独立型网络而言,只要改变在某一节点上的代谢物流量分配,就有可能提高终端产物的产率。
如图中节点1或2处的流量分配朝有利于产物P形成的方向改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其产
但在相依型网络中,若要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这两个节点的流量分配则必须同时改变。
;3、节点类型;;2) 刚性节点;3) 半柔性节点;三、代谢工程的应用;1、改变代谢途径;1)加速限速反应;;;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径;1)转移代谢途径
如
将真养产碱菌的PHB 操纵子 (PHB 多聚酶、硫解酶、还原酶)克隆到大肠杆菌, 重组大肠杆菌就可积累PHB.
2)构建新的代谢途径
如
将碳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到螺旋霉素产生菌二素链霉菌中,可以产生杂合抗生素4`-异戊酰螺旋霉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