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新型建筑材料诞生令结构设计理念引爆巨变.docVIP

近百年来新型建筑材料诞生令结构设计理念引爆巨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百年来新型建筑材料诞生令结构设计理念引爆巨变

近百年来新型建筑材料诞生令结构设计理念引爆巨变   自工业革命以来,结构工程发生了几次井喷式的大发展,产生过许多的优秀工程师和美轮美奂的传世之作。20世纪初,大规模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的新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高强结构钢、钢索、索网、膜材料、现代工业化木材、橡胶材料……让我们一起越过纯理论性的新材料本构关系与力学性能、计算方法,深度着眼于新材料与结构体系、结构选型之间的微妙关系,发现建筑的美感。   钢筋混凝土→结构艺术   钢筋混凝土出现于19世纪末期,在20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并迅速得到广大结构工程师的喜爱。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钢筋混凝土依然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建筑结构材料。不仅仅因为它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同时经济性能优秀,更重要的是混凝土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异可塑性能,让人类终于可以完成自由形状的建筑构建。于是,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只要你想得到,并且能用木材,塑料或者钢材做出模板来,在其中浇筑混凝土,就能得到这个形状的混凝土结构。这使建筑结构设计与雕塑艺术界限变得模糊,也是钢材、木材、砖石材料永远无法做到的。   20世纪初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钢筋混凝土发展的黄金时期,活跃于这期间的多位“钢筋混凝土诗人”,把混凝土结构艺术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些杰出的诗人般的工程师有罗伯特·迈拉特、爱德华·托罗哈、费利克斯·坎德拉、奥韦·阿鲁普、海因茨·伊斯拉等。   虽然这些混凝土艺术品用料很省,本身又有极大的美学价值,但它们的重大缺点是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复杂模板的搭设和钢筋网片的布设,这些工序必须现场手工完成,无法实现工业化操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这类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费用水涨船高,在高度工业化的钢结构竞争下,混凝土艺术品彻底丧失了经济优势,逐步退出建筑的历史舞台。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了瑞士的海因茨·伊斯拉还在坚守着混凝土艺术的最后余辉,混凝土壳体几乎销声匿迹。不过,近些年来约格·施莱希和其它工程研究人员及工程师,提出了用充气气球替代传统模板、用喷涂速凝混凝土替代传统混凝土的工艺。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混凝土艺术会再次重新活跃在结构工程的舞台上。   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结构框架与建筑外皮的分离   梁柱框架堪称20世纪的代表性结构体系,显然这样的结构形式不可能由之前占主导地位的砖石材料实现。框架结构的概念在20世纪初期出现,随着弯矩分配法、D值法等力学计算方法的成熟,以及钢材、钢筋混凝土这两种合适材料的发展而迅速普及。框架体系的意义在于,令结构骨架与建筑外皮彻底分离,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将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职责彻底分道扬镳。对于砖石砌体结构而言,建筑表皮和结构骨架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就是那些厚重的砌体墙。框架结构的出现,不仅仅让结构高度可以提高、重量可以减轻,更重要的是,它让建筑物的外皮彻底解放,不再承担任何结构作用。这一点是很多建筑创作的前提,也是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5原则的必备条件,从此,建筑可以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砖石墙体。里面是同样的结构框架,外面的表皮可以随心所欲,玻璃、石材、砖头、塑料、金属、木材、竹子、泥坯、乐高……几乎任何材料都可以充当建筑墙体。   米拉公寓、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楼,3者看上去极不相同,但在结构意义上其实相同,都为钢框架。去掉米拉公寓奇幻风格的外墙、汇丰银行大楼富丽堂皇的外墙、同济土木楼板材和外玻璃墙,剩下的结构骨架几乎都是一样。   渡边邦夫这类世界优秀建筑工程师认为,尽管隐藏结构骨架的做法是一种不诚实的设计噱头,但它却间接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建筑外观百花齐放的局面。   高强混凝土→超高层建筑   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处在高层建筑发展的井喷期,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都是这个黄金时代的产物。但这些钢框架结构的潜力有限,帝国大厦的高度已经是这一类结构形式的极限。随着60年代法拉兹·汗提出筒体结构的新概念,高层建筑才正式步入超高层时代。   希尔斯大厦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都是钢筒体。虽然结构效能很高,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非欧美国家来说,可能还是太过昂贵。同时代应运而生的高强混凝土,既能满足筒体结构的需求,又能维持较低的结构造价,真正做到让超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上海浦东陆家嘴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都是混凝土筒体的典型。建筑内部1个巨大的高强混凝土筒体,外部8根或者4根巨型柱,再配合加强层伸臂桁架和外围环带桁架,就构成了这些超高层的主要受力体系。台北101、马来西亚石油双塔以及国内大量的同类超高层建筑,均是如此。作为结构工程的里程碑,828米高的迪拜塔也采用混凝土束筒外加鱼骨状翼墙体系,类似大量强度等级在C80乃至C100以上的混凝土大范围应用,令超高层建筑不再遥不可及。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