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及其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影响.docVIP

隐喻及其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影响.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及其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影响

隐喻及其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影响   摘 要: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的观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词汇学习策略应运而生。本文追溯关于词汇学习中的隐喻的定义及其理论,集中探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隐喻 隐喻理论 英语词汇教学   1.引语   很多年来,虽然词汇并未受到足够多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但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对词汇的研究不再忽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词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各种相关的词汇学习方法及策略应运而生。而且许多研究表明,扩大词汇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二语学习者定为主要目标之一,并且为达到这一目标,已出现各种不同学习方法,词汇学习策略也应运而生。   现在,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的观点已经成为人们所共识。Haynes Backer(2002)的研究表明,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难点不在于阅读技能,而在于词汇量的不足。本文将追溯关于词汇学习中的隐喻的定义与及其理论,并集中探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2.隐喻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2.1隐喻的定义   2.1.1字典定义   2.1.1.1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是这样解释隐喻的: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denoting one kind of object or action is used in place of another to suggest a likeness or analogy between them.   2.1.1.2The Chambers Dictionary(1993)则如此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 thing is spoken of as being that which it only resembles,as when a ferocious person is called a tiger.   显然,以上各词典对隐喻的定义是一致的,即都把隐喻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修辞学家们对隐喻的统一观点。   2.1.2修辞学定义   从语源上讲,隐喻可以追溯到希腊语的“metaphora”一词,它由“meta”(over)和“pherein”(to carry)两个词构成,意思是把一事物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地方。柏拉图经常提到“cave allegory”(洞穴寓言)一词,即他经常把暴露于外的东西成为外部世界,藏于地下的世界比喻为“地下洞穴”。也许???就是隐喻理论研究的第一人。在Poetics(chapter 21-25)和Rhetoric(Book II)中,亚里士多德都阐述了他对隐喻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Metaphor consists in giving the thing a name that belongs to something else;the transference being either from genus to species,or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on the ground of analogy.”[1](3)   2.1.3认知学定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开创性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的出版,对认知隐喻的研究便真正开始了。他们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上。在我们平常的概念系统里,我们的所思、所为,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隐喻方式”,而且,“隐喻的本质是用理解、体验、表达某种事物的方式来理解、体验、表达另一种事物”[1](5)。简言之,隐喻就是接近、阐释这个世界的基本方法。在众多的隐喻定义中,束定芳指出:“对于修辞学家,隐喻是一种修辞;逻辑学家,范畴上的错误;哲学家,一种鲜明的语言特色;认知学家,真正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51)   2.2隐喻理论   在《隐喻研究》(1999)一书中,Raymond W.Gibbs列举了各种不同隐喻理论。   2.2.1比较隐喻理论。   亚里士多德在类比的基础上提出隐喻之说:“I explain metaphor by analogy as what may happen when of four things the second stands in the same relationship to the first as the fourth to the third.”[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