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芭莎》看时尚杂志女性话语实践.docVIP

从《时尚芭莎》看时尚杂志女性话语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时尚芭莎》看时尚杂志女性话语实践

从《时尚芭莎》看时尚杂志女性话语实践   【摘要】作为社会关系的中介者,以商业为基础的大众传媒积极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构,也必然要反映和形塑社会性别观。然而,本文应用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研究发现时尚杂志依旧无法摆脱父权制下的窠臼,大众媒介在帮助女性认识自身独立价值、强化个体意识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存在主义;女权主义;时尚杂志;女性话语   1980年,《时装》杂志创刊,1988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法国桦谢菲柏契集团合作创办第一本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ELLE》,它通过服装与时尚的结合,成为中国时尚杂志的先锋。紧随其后,一大批时尚杂志纷纷涌现,如《时尚》、《瑞丽》等。时尚杂志犹如一匹黑马,在整个低迷的杂志行业中,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   然而,时尚杂志在建构女性形象的时候,究竟是对女性形象真实再现和积极探讨还是停留在对一种虚幻不可及的目标的刻意塑造上?本文应用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证。   一、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知识构成   存在主义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提出,在男性中心的文化下,女性被边缘化成“他者”。“他者的凝视”令妇女的自我失去活力。女性在痛苦的社会化过程中,被迫接受和内化了卑下的他者性。在婚姻和母职体制中,女人内心的他者性更被强化和巩固了。   存在主义分析指出重要的是女性能否将自己从客体/他者解放出来,以及在该种解放中,她们是否必须变得像男人或者她们是否可以达成自己独特的主体性。   二、对时尚芭莎的文本分析   时尚芭莎定位于“高收入”、“阅历丰富”的都市白领女性读者。她们独立,有自己的事业。该杂志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口味。杂志形式华丽,图文并茂,文字流丽易懂,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文本普遍采用流畅跳脱的语言风格,行文如散文般优美。时尚芭莎分风尚(style),时尚(fashion)魅力(beauty)生活(life)四大版块,文本通常都“图文并茂”。文字融为画面的一部分,与之相配的图片则异彩纷呈,夺人眼目。   《V线不危险》一文中“身为女人,幸运的是拥有男人不可企及的柔嫩??肤,不幸的是这种美不如男人的来的持久,正因如此,尽管天价面霜贵如黄金,柜台仍一再脱销,尽管有着过敏,长斑,肌肉僵硬的潜在危险,镭射,肉毒杆菌等美容手术仍火爆异常,女人对青春的追求可以让她们倾其所有”(P.45)。语言内容极富煽动性,夸大衰老这一正常生命进程的可怕性,让女性读者面对外表的衰老如临大敌,最终提出解决方法,即使用其推荐的美容产品,将物品与美丽同质化。令女性忽视其自身内在修养的提升而一味追求外表美丽又一次固化了女性的“被看”的地位和角色。   《魅惑猫女妆》一文中“天鹅绒般轻盈完美的质感美肌,既要无暇又要薄透,选择有光线折射作用的底妆产品能够聪明地帮你调整肤色均匀细致肌肤的感受”(P.7)针对女性读者的心理特征使用了“天鹅绒般”“轻盈”“美肌”等感性形象的词汇塑造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化的美丽典范,让读者忘记了日常生活的平凡和繁琐,而醉心于杂志为其所营造的人间天堂之中,达到心理上暂时的满足。文本所配的经过修饰肌肤毫无瑕疵或皱纹,吹弹可破的大幅模特特写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刺激也引起她们对杂志上宣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强烈的向往。女性不断对身体进行自恋般的关注和投入,并不是让女性更深刻、更内在地了解自己,而是为了让女性产生购物冲动,去消费那些频繁出现于杂志中的品牌商品。使之将本可以花在挖掘自身潜力的时间用在了对空虚的美好幻想上。   《艺术与生活》版块中罗列了“比iphone更cool”电话,“甜蜜的手机”“金翅雀吊灯”“碗也可以很优雅”等众多生活用品并使用华丽渲染的文字将这些普通生活用品置于一种值得品味把玩的氛围中,使女性心甘情愿地将时间投入在收集和玩味小部件上,无形中鼓励女性将自己困于居家生活之中,甘心于家庭主妇的角色。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玫瑰-秦海璐》一文中,虽旨在赞扬女演员秦海璐的精湛演技,然而通篇却对其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行了蜻蜓点水式地描述,将重点放在了她取得这一成就的动机“嫁得好一点”及最终结果“再一次投入爱情的怀抱,现在的男友是圈中的制片人”。文章结尾是一段秦海璐的心理表白 “在某一段时间,在某一个女人心目中,我们肯定都是红玫瑰,没有人会在一次失恋后,就再也没有爱情,身为女人,寻找爱情是我们永远的方向。”体现了男权本位文化。   通观该杂志,它将重点放在了关注女性的外表上,忽视了发掘女性的内在美。其终极目的归根到底还是教导女人以漂亮面目出现,其衣着打扮是她父亲或丈夫的身份的体现,她所做的一切的目的就是表现性别特征;流行视觉文化对女性身体美的推崇和扩张没有为女性增加新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生活机遇。“时尚女性”仍然是顺从、软弱的,与传统角色一样,仅存于男性渴望性欲的目光之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