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想当杂技演员孩子
一个想当杂技演员孩子
我认识一个想当杂技演员的孩子,他有一段令人心酸的遭遇。我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出于同情和怜悯,用我的爱心与笔为他吐露心声。
三年级的皮皮,一心想当个冒险的杂技家,皮皮能鼻子顶酒瓶,倒爬立竹,在平衡木上打滚等等,拥用十多种惊险的技艺。由于苦练这些基本功,家里的瓶瓶罐罐碎了不知其数,学校里的小同学不知被他惹哭了多少,他身上轻伤重伤也不下二十处,可他从不喊痛。老师们见了他头疼,邻居见了摇头。家长教育不一致,妈妈宠,爸爸凶,再打骂也无济于事。
可是皮皮的班主任陈老师了解他的抱负和志向,却十分理解他。
有一次皮皮组织几个低年级小男孩,练习在平衡木上小跑,练得孩子们快活得很。后来因为皮皮加深难度,练习翻跟头了,一连摔疼了两个孩子。家长说是皮皮把他们的孩子从平衡木上推下来的。经过了解,才知道皮皮想组织一个“苗苗杂技团”,他悄悄地训练他的团员在平衡木上翻跟头,这才惹下这场祸。
陈老师向学生家长们解释皮皮的动机,请家长们原谅他。接着,当天陈老师就耐心地教育皮皮,技巧训练应该有个科学方法,杂技演员不是从小蛮干出来的……
皮皮听得心服口服。可是,他的志向与他父亲的期望,风马牛不相及。他爸爸想培训他留洋当个工程师,所以加强皮皮的英语学习,连双休日也去补习英语。没想到皮皮对英语学习得很带劲,《英语教学》的磁带、录音机他随身带着,像听音乐似的爱好。爱英语学习顺了他爸爸的心,其实,皮皮喜欢英语是有他自己目的的,将来他要率领他的冒险家杂技团出国比赛,不会英语怎么行。所以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两门功课,学英语和练杂技。因此,每逢考试,他的语文和数学往往不及格,并且经常闯祸。
每次闯了祸和期终考试以后,他爸妈就会大吵大闹一番。而皮皮总是乘机溜出去。夫妻俩为了找儿子,又目标一致地去紧张追找了,暂时平息了互相争吵。最后,总是在陈老师那儿找到了皮皮。皮皮的爸爸后来认为学校也教育不了皮皮了,他对学校也失去了信心。
“这个孩子怎么办?”这是爸爸妈妈经常苦恼的问题。他们夫妻的苦恼是一致的,可是教育方法却各异,为了避开矛盾,爸爸就背着妈妈去找“药方”了。
爸爸到处去咨询、求“秘方”,到图书馆去翻了不少国内外教育书刊。有一天他偶尔在小报上发现一篇题为《怎样治疗孩子的多动症》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写明“万寿路街道医院斐成仪医生编写”。哦,斐医生是治疗神经疾病的,是过去的老邻居,他兴奋地抄下医院地址,立刻找他去!
原来这位斐医生从国外医学资料上看到顽皮孩子中,有的可能患了一种叫“多动症”的毛病。斐医生就将这篇资料一边查英汉字典,一边意译下来。他列举了几个中国小学生上课不能专心、下课顽皮的例子,写了一篇医疗咨询的文章,不料竟被小报刊登出来了。
自从《怎样治疗孩子的多动症》的文章刊登出来之后,居然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去找颇有江湖术的斐医生检查。一时,那小小的街道医院门庭若市。
可是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想用药物来压制孩子们的天性发挥,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医务界对此也意见不一,没有什么权威性的定论,只能作为研究罢了。所以热闹一阵之后,这位斐医生的门前也就可以罗雀了,但斐医生实在有些不甘心,他还想找个典型继续实验一下,就像拿小白鼠做试验似的。
典型竟会找上门来,斐医生万万没有想到。皮皮爸爸找到了老邻居,两个人没有说多少话,就决定合作,定下计划,把皮皮多动症的毛病治好。不过,他俩约法三章,秘密治疗实验,绝不让任何人知道。
从此皮皮被暗暗地戴上了“多动症”的帽子。按计划,爸爸每天早上悄悄地给皮皮吃一粒小小白色药丸,据说这样可以使他一天安稳。而放学后,爸爸不许皮皮在外逗留,这是为了从生理和心理习惯上去治疗。
班主任陈老师,也是有孩子的妈妈,善于观察孩子的反应。她敏感地察觉到皮皮这两天有些异样,上课恍恍惚惚,心不在焉,注意力好像集中些,但几次提问,他都答非所问。老师的教学,他竟没听进去。
下了课,陈老师像往常一样,和皮皮散步的时候,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之前每次谈话后,陈老师总能得到皮皮正常和不正常的反应。可是奇怪了,这次谈心竟得不到半点反应。皮皮总是重复地回答“没有什么”,或“真的没有什么呀”。
陈老师有个习惯,学生不肯说的话,她绝不向家长去询问。她信任所有的孩子,坚信只要自己以诚相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几天过去了,陈老师加倍关心皮皮,皮皮的爸爸也加倍管住皮皮。皮皮果然好??天不闯祸了,但举止木讷。皮皮表面上是“文雅”多了,可大家反而感到皮皮怪了……
皮皮也在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感到老师们和同学们,都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他,回到家,连妈妈的眼睛里也含着疑惑的神情。皮皮的斯文,爸爸该高兴了吧。可是也不!不闯祸的皮皮,他也感到不正常了。其实皮皮是越来越感到孤独了,他避开所有的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