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祭,以国家名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祭,以国家名义
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抬升至国家高度。在古代,恪守先贤祖训的历代天子,在祭祀一事上从不敢怠慢;现代社会中,公祭的重担则落到政府、社会或者具有一定公众代言性质的社会团体肩上。
唯我独尊的皇权坐标
所谓“公祭”,自然是与“私人祭祀”或“民间祭祀”相对的概念。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商代已趋成熟的五种国家祭典:翌、祭、食、?、彡。“三礼”详细记录了周代天地祭祀礼仪规范和过程,已经形成严格的礼仪制度。郊祭是祭天典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由帝王主祭,在冬至举行,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孟春祈谷、仲夏大雩、季秋大享明堂和四时迎气等季节性的常祀,也构成了封建国家的常规祭天礼。“天地”祭祀在中国古代是第一大礼仪,也是皇帝的特权,成为一种政治身份的象征。即使蒙、满等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也必须沿袭这一传统,在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太子、出征等重大节日时,都会以时祭祀天地。
辛亥革命后,亟亟于皇位的袁世凯也曾在1914年的冬至日赴天坛祭天。可“袁大头之心,路人皆知”,就连当时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也说:“袁世凯还想利用这种古老的礼仪,但结果事与愿违,自从那天之后,风起云涌,阴云连绵,雪花飘飘,狂风大作,不久他便倒台了。”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国家级的祭天典礼。
“敬天法祖”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祭祀先人也是公共祭祀中一项重要环节。明嘉靖九年(1530年),北京兴建历代帝王庙,并保留至今。每年春秋两季,历代帝王庙都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大典,被列入国家祀典中,明、清两代许多皇帝都亲自参拜致祭。有统计,从明嘉靖十一年到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公祭黄帝活动起源甚早。战国时《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其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是关于黄帝最早的祭祀。到后代,除了在历代帝王庙和三皇庙中被高规格地祭祀外,黄帝陵寝也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书》记载,汉武帝听到黄帝升天的神话时,不禁感慨道:“如果我能像黄帝那样升天,我宁愿离开妻子儿女,就像脱掉鞋子一样,在所不惜。”后来,武帝消灭南越叛军,回长安途中,率十多万骑兵亲自前往桥山(即今黄陵县)祭拜黄帝陵。唐代大历五年(770年),?坊节度使上书说坊州轩辕黄帝陵应置庙,四时列入祀典,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也从此奠定了轩辕黄帝陵的祭祀地位。
到清末,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高举“黄帝”的形象来实现自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诉求。1908年9月,陕西同盟会在重阳节祭扫黄帝陵,祭文由郭希仁和张赞元起草。孙中山也曾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委派代表团,赴陕西桥山县公祭轩辕黄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清明日在黄帝陵举行联合公祭活动,以彪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共同反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抚慰战争创伤
1970年12月7日,波兰的冬日一如寻常的阴湿寒冷。在首都华沙的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维利一跪成名,次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下跪并不是因为我有罪……面对受害犹太人石碑,我不能仅仅面无表情地献上一个花圈就完事……应该有个举动……”
实际上,欧美的很多国家公祭活动都是围绕二战展开。波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共同将1月27日设为国家级哀悼日。2005年,第60届联大又一致通过将该日设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因为60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二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了希特勒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有110万人在此丧命。
纪念日当天,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首脑先后汇聚波兰,向战争的死难者致敬。“让我们的人民生活”主题论坛、纪念勋章颁发仪式、纪念碑揭牌典礼、各国政要和罗马教皇的讲话、公众集体祈祷,以及颇富宗教意味的羊角号奏乐构成了整个纪念活动的主体。
与中国人声鼎沸、锣鼓震天的公祭活动形成反差,西方的公祭现场一般会刻意保持宁静,以表达对亡灵的虔诚哀思。2005年4月24日,在法国“全国被遣送受害者及反抗者纪念日”,尽管24小时小雨连绵,巴黎埃菲尔铁塔对面的夏乐宫人权广场上聚集了千人,其中包括二战中的受害者、幸存者、白发苍苍的老兵,还有政府官员和儿童。香榭丽舍大街旁的戴高乐将军雕像前簇拥着民众的鲜花,而总统希拉克的讲话悲凉不失激情。阴霾散去后,舞台上一位小提琴手孤单而悲怆的演奏,让纪念的人群陷入了对历史和亡灵的无限追思中。
对于“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来说,每年5月9日是“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天是仅次于新年的第二个最受公众喜爱的节日。当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