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奇观和叙事夹缝中寻求突破
在奇观和叙事夹缝中寻求突破
作为一部展现抗战期间饿死三百万人的灾难的电影,《一九四二》天然具备了各种“大片”元素:战争的炮火、迁徙的人群、满目疮痍、饿殍遍野……任何一个细节的挖掘和渲染,都足以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但正如冯小刚、刘震云等主创人员所说,《一九四二》是克制的,影片并未过多地强化视觉刺激,在开场用大批人马对峙、交战、混乱的“抢大户”场面来吸引观众之后,迅速转向以两个家庭为主的逃荒故事。和特意添加战争戏的《金陵十三钗》相比,《一九四二》删减和回避了本应随处可见的轰炸、械斗场面,各种混战和触目惊心的尸体多用远景和全景展示,用近景和特写加以渲染的细节也有所节制。这种克制背后,隐约可见冯小刚对“奇观”电影出路的探寻。
电影从产生那天起,就用视听技术营造出一种迥然不同的视觉审美文化,劳拉?穆尔维曾说过,在电影世界中,“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从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到波澜壮阔的自然美景,从对身体的展示到隐秘心理的探寻,甚至是虚拟出来的科幻空间,电影的视觉画面在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观看癖(窥淫癖)和自恋心理。近年来,随着视觉消费时代的到来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注重各种奇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动作场面的奇观电影逐渐成为中国影坛的主流,甚至成为各大导演的自觉追求――张艺谋在谈到《英雄》时曾说:“过两年以后,说你想起哪一部电影,你肯定把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忘了。但是你永远记住的,可能就是那几秒钟的那个画面。……但是我在想,过几年以后,跟你说《英雄》,你会记住那些颜色,比如说你会记住,在漫天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在飞舞;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两个男子在以武功交流,在水面上像鸟儿一样的,像蜻蜓一样的。像这些画面,肯定会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这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1]从《英雄》、《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再到《夜宴》,各种奇特华丽、精彩纷呈的影像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充足的视觉冲击。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在享受到瞬间的视听盛宴之后,观众又能从电影??获得什么样的内在体验?作为一门艺术,电影的职责仅仅是提供各种奇异的镜头和画面吗?或者说,和大场面、大制作相适应的,只能是国恨家仇、后宫争斗、天下纷争的宏大历史叙事吗?冯小刚在跟风之作《夜宴》之后,就试图用他所擅长的“个人化叙事”来为奇观电影注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集结号》站在一个个体的立场上讲述战争中的抉择,《唐山大地震》把灾难聚焦到一对母女之间的悲欢离合和情感救赎上,都是用具象化、个体化的“小”故事来映射“大”历史,更能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审美情感。当然,此时期的“个人化叙事”不免有故意提炼、夸张的成分,是导演用精英思维来关注平民,抓住执著、心灵救赎等煽情元素极力渲染,虽然能够催泪,但情感较为单一、漂浮,无法展示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到了《一九四二》,冯小刚的“个人化叙事”实现了新的突破,开始真正抓住不同个体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真实需求,显示出更复杂、更有质感的日常生活。
影片通过两个家庭在逃荒路中的悲欢离合来展现战争、政治、灾难、信仰和人性,把历史的宏大叙事落实到人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去,而且是日常生活中最为迫切的“吃”的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只有在满足了较低阶段的需求之后,才会顾及较高阶段的需求,《一九四二》中,大多数人都在“生存需要”这个最低阶段水平线上挣扎,“吃”成为几千万灾民最关心的问题。剥离了各种仁义道德、宗教信仰、精神追求的外壳之后,人性中凸现出来的本质内核是以“吃”为核心的日常生活:花枝可以拿自己的身体去换两块饼干,瞎鹿为了争一点驴肉枉送了自己的性命。老东家的女儿星星在杀掉自己抱了一路的代表着高贵的黑猫之后,唯一的反应是“我也要喝猫汤”――在这里,所谓的高雅精神、理想追求在最冷酷的生存面前荡然无存。不仅如此,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还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元素,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实是由日常物质生活决定的,“欧洲人之所以没有坚持夺取黑非洲国家,这是因为他们在海岸边就受到‘恶性’疾病的阻止:间歇的或持续的发烧,‘痢疾、肺痨和水肿’,还有许多寄生虫,所有这些疾病使他们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2],而黑奴买卖的规模之所以不太大,也主要是因为运输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在革命、战争等宏大历史话语背后,真正起控制、决定作用的恰恰是日常物质生活这只“上帝之手”,所以《一九四二》才让一心传教的安西满在漫山遍野的尸体面前质疑自己的信仰:“如果魔鬼总是胜利的话,我们还要上帝干什么?”让灾民们在日本人提供的粮食救济下缴了国民党的械,因为“在我们这些行将饿死的灾民面前时,问题就变成: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呢?我们选择了后者”。
因为抓住了实实在在的“吃”的问题,《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