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电影所反映当代英美人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docVIP

哥特式电影所反映当代英美人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哥特式电影所反映当代英美人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

哥特式电影所反映当代英美人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   摘 要 哥特文化自产生开始,就被打上了“野蛮”、“恐怖”和“古怪”等等与正统古典文化相悖的烙印。哥特文化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以惯用黑暗、死亡、恐怖等表现手法的颇为另类的艺术形式“哥特式”电影为切入点,并通过对哥特式电影领域最为成功的两部代表作来剖析当代英美人的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   关键词 哥特文化 哥特电影 反叛意识 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1哥特文化的发展历史   “哥特”( Gothic) 一词原指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这个部族以野蛮剽悍、嗜杀成性著称,曾替代罗马人统治过西班牙和北非。大约在公元7世纪,作为一个民族,哥特就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它的民族风格却给西方文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它作为一个文化名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熟悉,它所涵盖的领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广泛,诸如哥特建筑、哥特文学、哥特服饰、哥特音乐、哥特电影等。 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突破,并在电影中达到其表现力的高峰。   “哥特式”一词正式被命名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理论家乔尔乔?瓦萨利,他在《艺苑名人传》中用“哥特式”来评论一些不符合古典主义美学标准的建筑,但其文化传统的源头可追溯至日耳曼哥特民族文化。哥特文化自产生开始,就被打上了“野蛮”、“恐怖”和“古怪”等等与正统古典文化相悖的烙印。因此在哥特文化在最初产生的时代被视为怪异的另类,甚至“哥特”一词是带有“野蛮”和“粗野”意义的贬义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哥特文学开山鼻祖霍勒斯?沃波尔以他的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读者被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作品所吸引。此后的一些作家们也纷纷效仿,创作出了不同于浪漫主义小说风格的哥特小说,尤其在维多利亚时期这一文学形式得以蓬勃发展,并自此赋予了哥特文化新的核心价值和精神象征,即叛逆、批判、反抗、不随波逐流。   2 哥特电影的发展及其影响   哥特文化在经历了18、19世纪的发展壮大后,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渗透到了大众艺术的领域。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拍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电影艺术的表达领域里,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第一次成为了电影的表现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电影。由于影片的主题过于超前,《历代的巫术》遭禁映达数十年之久,到二战以后才被解禁。不过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哥特电影是在《历代的巫术》诞生一年之后,德国导演茂瑙拍摄了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现在了大银幕上。1943年影响范围最广的哥特电影《乌鸦》诞生后,哥特文化实现了与大众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融入这一光影结合的大众艺术形式――电影中时,哥特文化继续发扬了自身的反叛精神,表现出对现实物质化社会的种种不满与反叛。从哥特文化融入电影艺术领域之始,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就成为电影的表现主题。哥特式电影将哥特艺术、哥特小说、哥特音乐融为一炉, 以一种更有表现力的形式展现了哥特文化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核心精神。将哥特文化的魅力散发的更加淋漓尽致。哥特电影最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歌特文化中的“恐怖”和“异类”主题,作为电影流派,哥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吸血鬼传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从根本上讲,吸血鬼是虚构的被社会抛弃的人,是对权利统治的孤独叛逆。电影中恐怖的城堡,怪异另类的人物,诡异的情节以及电影所努力揭示的人类世界的黑暗面等等,这些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表象之下哥特文化的反叛精神熠熠发光。   3 当代英美人的反叛意识和自我价值在影片中的体现   哥特电影表现的主题大多是痛苦、道德的挣扎以及人性深处的欲望。这些当代哥特风格的文化产品中充斥着不可调和的最基本的人与社会、人性与道德的矛盾。如著名的吸血鬼影片《惊情四百年》中,时间与空间、人与吸血鬼、信仰与爱情的矛盾。又如《理发师陶德》中个人与社会、道德与复仇、法律和畸形的爱情的矛盾。而之所以在电影中展现这些矛盾,正是源自当代英美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叛精神。因此哥特电影具有独特的表现主题。真、善、美是人们通常所习惯的主题,然而哥特电影却反其道行之,聚焦于阴暗面,如丑陋、罪恶、魔鬼及自我伤害。   哥特电影不断强化骇人听闻吸引眼球的哥特特征,如畸形的爱情、坟墓、尸体和鲜血情结。这些元素满足了当代英美人对新奇另类的事物的渴求。哥特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电影流派,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为当代英美人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人格的嬗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   当代英美人对于哥特电影中传达的具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