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师张岱年长寿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大师张岱年长寿启示

哲学大师张岱年长寿启示   【核心提示】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   张岱年,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字季同,一字宇同,1909年5月23日生于河北献县,2004年4月24日逝于北京,寿高95岁。著有《中国哲学大纲》、《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等。   张岱年与大他14岁的前辈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有很多相似之处。举其大端,且看两个方面:论年寿,冯是20世纪逝去的哲学家中,唯一寿至95岁高龄的;张则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逝世的哲学家中,第一个寿至95岁高龄的。论学术成就,冯是第一个既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撰述出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史著作的现代哲学家;而张紧随其后,理论体系与哲学史著作亦皆有成就。故此,冯、张被人称为现代哲学界的“双璧”,甚为恰当。   在现代哲学家的群体中,张岱年何以能出类拔萃,取得年寿与学术成就的双丰收呢?笔者认为,从张岱年的治学、为人处世和“齐家”等方面可以找到原因。   长寿“性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强不息   张岱年小时候爱静,整天躲在屋子里看书和思考问题。由于沉得下心来读书,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的抱负。读初中时,他尤其是爱好史学、哲学,对宇宙人生等重大问题特别感兴趣,一闲下来,就思天地之本原,思人生理想之归趋。在读大学期间,他即发表了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论文,在哲学界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注意,人未出校门,已小有名气。因此,张岱年刚一毕业,经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的推荐,梅贻琦校长批准,便被清华大学聘为助教,讲授中国哲学大纲和哲学概论,他当年只有24岁。他于1934年秋动笔,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在1936年夏以“宇同”为笔名写就了约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是年28岁。就这样,张岱年心清静、志高远、情绪稳、精不散。   这正如宋朝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所说:“主静则悠远博厚,自强则坚实精明,操存则气血循规而不乱,收敛则精神内守而不???,是勤可以致寿考也。”这段话明确告诉人们一个养生的道理:一个人的心能安静得下来,就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要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其性格沉稳,脚踏实地而能明辨事理;能保持健康的精神,就会使气血循规而不乱;不放纵自己的情绪,将良好的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就可避免出现浮躁;勤恳地坚持做下去,就可获得健康长寿。张岱年寿享95岁高龄,正是对这一养生道理实践而结出的硕果。   长寿“人格”: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从容处事   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岱年宽容仁慈,很能体察穷苦学子的艰难处境。凡生活有困难的中青年教师,他都主动尽力去帮助。1981年,曾协助他整理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一书的一位中年教师不幸去世,他想到一个家庭顶梁柱的去世必使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就决定将这本书的稿酬全部赠送给这位教师的家属。后来听取了各方的意见,才将稿酬的大部分赠送给逝者家属,其余部分用于购书,分发给听课的学生,张岱年本人则分文不留。在学术研究上,对于有求于他的中青年学子,他都能诚恳给予教诲,尽力提携。如今许多已成学科中流砥柱的学者,当年都曾得力于张岱年的帮助。   张岱年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70岁的时候,他曾对儿子、儿媳说:“等到80岁以后,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可到了80岁的时候又说,“再过五年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但最终还是做不到,照样乐呵呵地去帮助别人。晚年时,有一段时间他身体较差,医生和系里都嘱咐家属,要限制一下他,而他总是说:“好,好,对,对。”待一会儿,转身又去接电话,应允对方做各种事情,照样乐于助人。怪不得他的侄女燕妮感慨地说,三叔为人厚道、谦和,诚恳待人,没有任何架子。不论是朋友造访,还是学生求教,他都热情接待,还要坚持送到门外。并且,他还长期坚持每信必复。   张岱年心境淡泊,从不去争名逐利,以住房为例,可见其品德之一斑。上世纪,他的房子是一个小厅加三间小卧室,使用面积仅50多平方米。到七八十年代,他已是三代同堂,五口之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一个研究张岱年之兄张申府的博士生第一次拜访张岱年,不禁感慨道:“没想到,房内走道很窄。我本单瘦,仅因背着一个稍大的书包几乎进不了屋!”张岱年家的客厅是一块不到6平方米、用来兼做“饭厅“的地方,书本、杂志,举目皆是,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宁静与雅致。书房的书架上、书桌上、椅子上、地上,到处都被书塞得满满的。直到他去世前几年,张岱年才搬出来,住上了大房子。可是,张岱年对以往的一切,从无怨言,历来不为这些生活上的小事自寻烦恼。   再如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向来不同出版社讨价还价。当有出版社问他稿费该怎么给时,他总会毫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