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着三国味和麻辣味清明上河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飘着三国味和麻辣味清明上河图

飘着三国味和麻辣味清明上河图   友人说,在成都一定要逛逛锦里古街,去去武侯祠,否则不算了解这座“锦官城”。毕竟锦里与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古文化街还有北京的大栅栏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亦被誉飘着“三国味”和“麻辣味”的“清明上河图”。   穿越的古蜀风情   一进锦里,立刻被它的古文化气息包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夹着“麻辣火锅”的味道一起扑面而来。   走在锦里的古街巷,感受着川西悠久的古风民情,历史的烙印在脚下的青石中无声无息地被岁月遮盖。但沉积着历史、凹凸不平的青石板犹如历经沧海浮沉的老者,沉入静默,守望着古老的家园。   街上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如这夏日蔚蓝的天空,深邃得给人无限遐想。浅灰色的青砖堆砌成墙,黛青色的瓦作了顶,栏杆一律漆成红黑色,就连各家的招牌也不甘寂寞,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招摇着成为风景,但都古色古香,透着浓浓古意。锦里亭子很多,在古色古香的店墙和窗格的映衬下,看起来十分别致,透出浓浓的古典气息。   锦里,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遐迩闻名。成都除了因五代时期遍种芙蓉而别称“蓉城”外,历史上更早时期就已别称为“锦城”了。早在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就以蜀锦而名震天下,朝廷在此设置锦官署理,故成都得名“锦官城”,简称“锦城”。那时蜀锦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成都的锦江南岸与武侯祠紧邻的区域,这片区域就叫“锦里”,以至于到唐宋时期,“锦里”曾成为成都的代称。“里”者,街坊也。锦里始兴于秦汉,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也”。有李商隐《筹笔驿》诗为证:“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穿过幽幽的巷子,眼前突然开阔,一个古式的戏台让我停下了脚步。仰望戏台,虽然空空但让人思绪起伏。仿佛回到了古时,戏子长衫拂袖,在戏台上唱起了承载历史的过往,高腔一拔,才子佳人,帝王将相……   倒流的三国记忆   锦里与著名的武侯祠博物馆仅一墙之隔。博大精深的三国文化在锦里随处可以感受到:经营“三国菜”的“三顾园餐厅”,可以听戏的“三国茶园”,还有“蜀涛”、“煮酒坊”、“诸葛庐”、“诸葛井”、“汉肆”、“醉三国”、“诸葛连弩”、“三国茶园”、“张飞牛肉”……让人熏陶在蜀汉三国文化的氛围中。   到了锦里深处,也到了武侯祠。进入武侯祠内,到处古柏葱郁,殿宇宏伟,青瓦红墙,环境幽雅,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感。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巍峨高大的门额上悬着一块“汉昭烈庙”的巨幅横匾。这不是刘备庙么?怎么成了武侯祠?我像坠入雾中。   听友人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对于历史人物,不管他们是什么人,人们的心里总是有一杆秤的。   置身武侯祠,仿佛让人回到了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任由思绪在历史的天空里遨游。我很奇怪只有蜀汉的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人被人极力推崇,并建庙祭祀,而同时代的魏、吴两国的曹操等人却被冷落一旁。在粗略地阅读了武侯祠里那些充满儒学色彩的历代碑碣后,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是啊,孔孟历来主张君必须是正统,臣对君要忠。可是曹操当时身为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奸雄”嘴脸暴露无遗。到了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诸葛亮和刘备等人的形象越拔越高,而把曹操的形象越抹越黑,直至今天,他们这种形象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也许就是文学艺术的力量吧?   复活的民间“活化石”   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也是传统而现代的。沿着小桥流水,倚着石桥和木亭,饶有兴趣地看各种各样的民间绝活,有吹糖的,有画树皮的,有米上刻字的,富有浓郁三国特色和川西民俗的店铺让人目不暇接,你可以选购精美的蜀绣,也可以试一试神奇的诸葛连弩……   成都锦里的皮影戏,同样让我们流连忘返。这种古老的艺术,在现代人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风情。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在民间绝活日渐消亡的今天,在锦里,这些民间“活化石”神奇“复活”了,真让人欣慰。“锦里”,这个不到400米长的小巷古街,在注重保护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