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CPA+经济法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CPA经济法基础知识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1755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第一次提出。 . 产生原因:1、私有权神圣不可侵犯被附以社会义务 2、契约自由不得损害弱势群体 3、过失原则不再是唯一界定行为人责任的依据 4、国家由不干预私人经济而渗透而社会经济的各领域 . 一战后德国为了摆脱困境,1919《煤碳经济法》1929年《钾苯经济法》颁布 (二)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三层含义: 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等同于经济法律规范;包含有经济法律规范的法律并不一定是经济法。 2、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非经济关系不调整。 3、经济法只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横向与纵向的经济关系 平等与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非典时期的口罩 南京的房地产 (三)经济法律产生和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1、诸法合一、重刑轻民、刑民不分 2、刑民分离 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标志 3、经济法的兴起时期 帝国主义阶段 4、经济法的发展与经济法律国际化时期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经济管理关系 关于市场主体的立法 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竞争、产品质量 3、经济组织内部关系 三、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一)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问题,就是它的阶级属性问题。 (二)特征 1、综合性 调整手段、规范构成、调整范围 2、经济性 3、行政主导性 4、政策性 规制性 限制性与促进性、惩罚性与奖励性 四、经济法的形式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部门规章 六、司法解释 七、国际条约或协定 五、经济法的体系 1、经济组织法 企业法律制度 2、经济管理法 组织和协调法 3、经济活动法 流通、交换领域 本书修改内容 物权法 企业法 国有资产管理法、证券法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概念 1、法律关系 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义务关系,即人们相互结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1)是一种意志关系 (2)由法律规定和调整 (3)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4)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经济法律关系 发生在国家对国民经济管理和市场运行过程中 主体的一方多数情况下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权利义务内容较稳固 由主体单方面依照法律所进行的意思表示而产生 权利义务的内容都涉及经济内容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概念 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法律权利,承担经济法律义务的当事人。 1、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2、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担当者 3、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法定 (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经济管理主体 2、经济活动主体 (1)各类企业 (2)事业单位 (3)社会团体 (4)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户 (6)公民 (7)经济组织内部机构 (8)国家 公民 公民与自然人区别 A: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公民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民法通则》9条:“公民从出生到死亡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关于出生:一部露出说、全部露出说、独立呼吸说,胎儿、试管婴儿 关于死亡: 生理死亡:脉搏停止说;心脏搏动停止说;呼吸停止说;脑死亡;呼吸、心跳均告停止说 器官移植(谁死亡?) 宣告死亡 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B: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从而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种资格。 年龄:18、16、10 精神情况: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C:监护制度:法定、指定 D: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利害关系人申请;下落不明2年;4年 撤销宣告 E:住所 《民法通则》15条:“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经常居住地指最后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 法人:《民法通则》16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A:特点: 1、有自己的章程和组织机构 2、独立财产 3、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并对自己的民事行为负完全的法律责任 B:分类 1、企业法人 2、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 资格问题 能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当事人合法为前提 在认定的范围内活动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1、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区别是其可以放弃 2、经济权利 经济法主体依法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