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简音乐和极“不简”内涵
极简音乐和极“不简”内涵 《祝你好运!》(Have a Good Day!)在上海的上演,成为先锋派室内歌剧的又一次小小的突破。 室内歌剧(Chamber Opera)的概念是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为满足当时英国歌剧团小型化和轻量级演出需求而创设的歌剧编制概念。不拘一格的室内乐、合奏团为主的小型乐团编制成为其最主要的特点,而在制作上也符合小型舞台的现实需求。《卢克莱修受辱记》成为布里顿践行室内歌剧的开山之作,13人的室内乐团、包括一名饰演主角的女高音在内共8名演出人员的编制,也给这种歌剧体裁订立了范本。 其实若论小型乐团为歌剧伴奏,在巴洛克时期已行之有年。20世纪开始作曲家跳出浪漫主义大编制乐团的桎梏,纷纷转向小编制歌剧。就连运用大型管弦乐团的巨匠理查?施特劳斯也写出了《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这样只需要36人管弦乐团的歌剧作品。而早《卢克莱修受辱记》近20年、米约的第一部歌剧《可怜的水手》在编制上则较之更小。所以布里顿提出“室内歌剧”一词,也并非首创,而算是应时而生。 英国当代作曲家一直坚定地沿着布里顿的道路前行,对室内歌剧情有独钟。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托马斯?阿迪斯、乔治?本杰明等人都有不少室内歌剧作品。而最极端、最先锋的室内歌剧也出自英国作曲家之手:朱迪斯-韦尔(Judith Weir)的《哈拉尔王传奇》(King Haralds Saga),由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唱8个角色,无乐队伴奏。不到10分钟的时长可以参与角逐“最短歌剧”的名号,不过这样的编制已经算是绝无仅有了。 立陶宛女作曲家丽娜?拉普利特(Lina Lapelyte)和另三位女性同伴:瓦依娃?格兰涅特(Vaiva Grainyte,词作者)、露吉尔?巴丘卡特(Rugile Barzdziukaite,导演/布景设计)、达伊娃?萨玛乔斯卡特(Daiva Samaiauskaite,服装设计)合作完成的《祝你好运!》,于2011年4月11日首演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而2012年在“今日音乐剧院”艺术节(Music Theatre NOW)上获得“观察家奖”之后,此剧开始在全球获得广泛关注。在欧洲多地演出过后,应上海当代戏剧节之邀,2013年11月19日-20日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两场。确切地描述这部歌剧的编制的话,应该是“为10位人声、钢琴和电子录音音效而作”。多么前卫的设计! 演出还未开始,踏入剧场的那一刻就好像置身于一家大型超市:一字排开的10位超市女收银员,个个都卖力地扫描着货品上的条码;一位保安看似漫不经心地走动着,其实一直留意着出口处的动静。而超市中各种细微的嘈杂在剧场中回荡:顾客的问询声、购物车和送货车的移动声、扫描条码的滴滴声……这种透露出随机音乐和极简主义特征的设计很快就让观众融入这个大型超市的情景之中。随着每位收银员头顶上的日光灯闪烁而归于昏暗,这部独幕“超市中的歌剧”也正式拉开大幕。 昏暗的灯光下,其中一位收银员似乎是在打烊后盘点货品。一件件货品整整齐齐地躺在货架之上,而收银员忍不住为它们唱起了摇篮曲。诙谐幽默的词句伴随吟诵。给人感觉这些货品都是那么的可爱。而当日光灯再次闪烁亮起,又迎来了新一天的工作。10位收银员混声合唱,以“下午好!”、“谢谢!”、“祝你好运!”这些工作中对超市顾客们的问候语为主要词句,成为全剧的主要旋律段。而此时超市保安也加入了进来,演奏起了钢琴为她们伴奏。立式钢琴的前面板打开,在弦槌和琴弦之间垫了一层绒布,有点“预置钢琴”(Prepared piano)的感觉,也算是先锋派的闪光点。 中间段落都是这些收银员的各类心灵独白:抱怨手指被硬币磨得生疼;抱怨记不住货品代码;向顾客解释系统出错、信用卡刷不出来;抱怨每个在日历上画红圈的休息日却都要上班;一位美丽收银员为几位来搭讪的追求者而烦恼;一位学艺术的应届生却苦恼地屈就于超市;一位妈妈级收银员遐想着去英国和儿子一起度过假期的欢乐时光;另一位则抱怨超市的上班时间,搭第一班公交车起不来而搭第二班就会迟到,无奈只能打了出租车。而最年长的一位收银员则一脸笑意,劝说大家要乐观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而剧末,发薪日到了,大家各自盘算着未来。在“祝你好运!”的合唱声中剧终。 比起用宣叙调、“对白”形式推动剧情的传统歌剧,全都是“心灵独自”的这部歌剧就显得格外独特。10位女收银员一一献唱,但与其他各位并无交流;另几位只是做人声伴奏,仿佛无伴奏和声“阿卡贝拉”一般。而由保安演奏的钢琴在剧中戏份不大,只有三四次发声;不过先锋味十足,除了前文提到的绒布,剧末还有用手刮擦琴板发出噪音的段落。扩音器中播放的录音只作为环境声,所以全剧的音乐旋律部分几乎都是由人声合唱而成,独特而有韵味。合唱在旋律上简短而节奏感+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