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传统手工艺蜕变与再生
民间传统手工艺蜕变与再生 作者简介:李芸芸(1985―),女,汉族,湖北襄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摘要: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载体,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本文通过对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潜在的蜕变因素的分析,以及蜕变的必然性的探析,从而提出了几种符合现代社会生存关于蜕变和再生的一些途径,使其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发展观下与社会形态相适应。 关键词:民间;传统手工艺;蜕变;再生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与演变,正面临着蜕变与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是指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这一过程必然是脱胎换骨的改造。但是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而且也适用于文化产业。它们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一、 民间传统手工艺潜在的蜕变因素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不仅推翻了封建体制,建立共和国,而且五四文化运动又严厉的摧毁了旧的思想体系,而开辟了中国文化史的新纪元。面对如此大的震荡,民间传统手工艺看似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但是从它的社会结构来分析,就课可看到它将面临的发生蜕变的潜在因素。 民间传统手工艺市场逐渐缩小。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中,中国古代的手工艺品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民间嫁衣、纸马,大到帝王的礼服、礼器。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使龙袍朝珠的政治体制一夜间被废除。从而使民间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市场。另一方面,西方的机械哈生活用品不断的涌入中国,逐渐的占领了市场。就连慈禧、光绪都换上了钢琴和沙发。 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一类是直接服务于普通大众生活的实用品,另一类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高档品。在古代高档品早就成为人们积敛财富的对象。如《查抄和?家产清单》曾记载:“古玩有铜瓶二十座、古铜鼎二十一座、古铜海三十三座……以上共作价银八百万两”。自民国以来,新贵、富商、大地主对高档手工艺品需求从未减少,从而使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明显上升,导致使用价值的产品显得无足轻重。 创作观念不易与时代同步。一方面,手工艺品是以父子师徒相继的传承方式,使风格和技艺程式化,一时很难改变观念。正如《考工记》所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另一方面,社会文化转型的不平衡性。如社会上出现的中西并举、古今混杂的局面,在大都市中,许多人都穿上了西装,但是在有些偏远地区,许多少女还在裹足。总之,以上的所有因素都预示着一场难以阻挡的蜕变之风将要横扫中国。 二、 民间传统手工艺蜕变的必然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手工艺品发生蜕变是必然的。20世纪50到6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手工艺发展兴盛,但是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许多工厂难以维持生计,最终倒闭。因为手工艺品需要精雕细琢,如玉器、首饰。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得许多实用品来势汹汹的涌入人们的生活,如服装、家具。所以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20世纪50到70年代,中国人的“西化”倾向已经很严重。比如蒸汽式火车头、不变速自行车、简洁的西装等现代产品,传统手工艺已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到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已逐渐从温饱型转向了小康型、富裕型,西化趋势更加迅速,家用电器的使用、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手工艺品相比,人们更偏向于物美价廉的工业化产品。 虽然民间传统手工艺也是在逐渐变化的,并形成了鲜明的历史风格。但是怎样才能使传统手工艺与与现代社会形态相吻合呢?70年代后期,人们为了振兴传统手工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创造的思想,力图推崇敦煌风格和汉唐风格,但是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差异,加之明清的造物众多,如建筑、园林、家具、小说等在人们心中已形成一定的定式,从而对专家赞赏的敦煌、汉唐风格感到陌生,所以社会各阶层对手工艺品是根深蒂固的明清风格的束缚,导致这种“推陈出新”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局部的改良并不能挽救传统手工艺,上述只是在题材上进行创新,而技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材料都是很完整的传承。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事实证明,传统手工艺要么以既定的形式保留历史的痕迹,要么使技术和艺术相分离,运用现代元素从新组合,才能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从而获得生命的重生。 三、 民间传统手工艺脱胎换骨的再生之路 面对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探讨,其探讨出内容大致三方面。有的以整体方式传承;有的将传承技艺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如现代陶艺“马之梦”;有的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与传统风格相结合。如将团花剪成一块织锦缎替代。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所述摸索出传统手工艺蜕变与再生的规律。 形式和思想内涵进行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VIP
- 危险房屋鉴定报告(模板).doc VIP
- 浴池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SIEMENS西门子 S7-1500作为Modbus TCP客户端访问多个设备的方法.pdf VIP
- 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docx
- 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11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power-electronics西班牙SD6K-1通用变频器操作手册.pdf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_四川_柱式墩_钢筋砼承台.docx VIP
- 配电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