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都清凉寺藏弥勒菩像赏析
京都清凉寺藏弥勒菩萨像赏析 摘 要:宋太宗执政二十二年间(976-997),对佛教尤为注意,不仅崇佛、建寺、译经,且注重与各国佛教文化交流。本文以日本僧侣?P然入宋一事为缘起,在赏析北宋雕版佛画《弥勒菩萨像》(现藏于日本京都清凉寺)的基础上,探求此像所涵盖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等。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弥勒菩萨;下生信仰;绘画创作 位于日本京都的清凉寺千百年来一直是民众信仰的圣地,寺中释迦堂供奉着一尊旃檀瑞像(图1),据此像背面盖板之铭文及像内装藏品可知为东大寺僧?P然于平安永观元年(983)入中国之宋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启圣禅院礼拜传自古印度优填王造的旃檀释迦瑞像后,为兴隆佛法,遂于渐江台州请张延皎、张延袭兄弟以樱桃木模刻后携回日本。此像着通肩大衣,薄衣贴体,以规整富于装饰性的衣纹为特征,头发作漩涡绳状,肉髻嵌水晶球,白毫为圆形的银薄板,眼瞳嵌入钝光黑石,两耳孔均镶上水晶。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微曲垂掌,结与愿印。舟形背光,透雕宝相花纹并饰十一体佛坐相,头光为镂空花纹。该像背后嵌方形盖板,内安木板佛画、铜镜、珠玉等宝物。其中北宋画家高文进所绘底本刻印的四幅版画堪为宋代存世绘画之精品。此次讨论的《弥勒菩萨像》(图2)即为其中一幅。 整幅作品高54.5公分,宽28.5公分,白描画法柔和细腻。文字信息各有四处:右上“待诏高文进画”及左上“越州僧知礼雕”点明了该作底本的绘者和雕版作者;由左中“甲申岁十月丁丑朔 十五日辛卯雕印普 施永充 供养” 可知此画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刊印,而右中“云离兜率 月满婆娑 稽首拜手 惟阿逸多 沙门仲休赞”的记载则突出表现了主题――弥勒菩萨。 综观画像略有残破,但主体描绘依旧清晰可辨。弥勒菩萨垂发于肩,面相盈圆,大耳丰硕,眉目舒长前视;着天衣,佩项饰璎珞、腕钏等豪华身具;胸前、肩肘、腿部衣纹自然流畅,写实感强。手指饱满如豆荚,双腿叠压,足心皆朝上,结跏趺坐于莲花上,此为圆满安坐之相;莲花下方“工”字须弥座装饰繁复精巧。尊像神情庄严静穆,淳厚安详,似在虚空境界;后有莲瓣形像光,饰有反复连续、对称均衡的阴刻忍冬纹样。忍冬纹在佛教美术中,常取“凌冬不凋”之意而被大量运用,寓意永生轮回。此处该纹样用以装饰主尊的身光与头光外,也与莲花纹一道装饰外围边框,营造出内外呼应、和谐统一的效果。 宝伞顶部以展瓣莲花装饰,以作为净土的象征,佛经中也常用其喻佛、佛法之难得。此处绘刻的八角形宝伞以大菱纹样为基本框架,有中小菱纹、小三角形填补;四周圆边挂有帘饰,上坠各式垂幔,并悬挂彩铃、流苏等物,一派富丽之姿。宝伞由华盖演化而来,常用置于佛像或佛塔上,以寓避开酷热之苦、邪恶力量等。《古今注?舆服》有述,“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带有王室色彩的华盖被佛教艺术吸收后,成为一种仪式性象征。 围绕宝伞,两侧各有一身飞天。右飞天有些许损毁,但并不难看出其正以优美、轻盈的姿态逆风飞翔;左飞天摇曳的彩带与飘动的长裙迎风舒卷。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流露出生动的韵律感和饱满自由的情绪。 须弥座两旁,两尊天女像与主像一道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左天女梳环状中空双髻并插鸾钗,面容悦静恬淡,衣饰帛带自然飘举,霞帔通体绣以花纹,气质华丽尊贵。值得一提的是,天女双手所持拂尘与弥勒菩萨右手似持的麈尾为此件佛画作品带上了庄学的色彩。 前景焦点落在了正对主尊的法轮上。法轮基部饰以莲瓣,下有“工”字木结构承托,对照上文,该元素的构成与主尊的表现方式并无二致,这是巧合吗?从法轮的概念谈起。由轮毂、轮辐和轮辋组成的法轮代表着辗转、圆满、摧破之意,尤如转轮圣王之轮宝。据说,当一统世界的君王出现时,天上会出现一个旋转金轮作为权力的证明。它是与弥勒下生信仰相结合的产物。故而,法轮的刻画常常带有明显的救世意味,这也给世俗社会中的帝王告白自己“天赋神权”提供了参考。按这样的解释阐述,貌似为重复构图的做法确为画家有意而为。 佛教发展至宋代可称为中兴。时后周为求富国强兵,曾有政治性的排佛之举,宋太祖登基后立刻下诏停止废佛。太宗即位时亦大力提倡佛教,亲自下诏天下沙门入殿考试经论,还专门修建译经院和印经院翻译与刻印佛教经典;此外,继续贯彻与西域交通之政策,鼓励中亚小国及五天竺遣使僧侣来宋。 各国僧侣不断朝宋对太宗转轮王之至尊形象具有肯定作用。太平兴国七年,成都沙门光远去往西域,归来后将天竺王子之语上表:“伏闻支那国有大天子,至圣至神,富贵自在。自惭福薄,无南朝谒。远蒙皇恩赐金刚座释迦如来袈裟一领,即已披挂供养”(《佛祖统记》卷四十三)。光远之献表可见太宗有赏赐先例,此作为既可表明大宋为宗主国的态度,也肯定了自己“至圣至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