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脍和日本刺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脍和日本刺身

中国“脍”和日本“刺身”   【摘 要】“刺身”作为日本的高档料理渐渐为众人所知,在人们眼中刺身就是日本菜,是日本把“刺身文化”带到了中国甚至全世界,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关键词】脍;刺身;生鱼片   0 引言   说到日本料理,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应该是“刺身”吧,刺身可以说是当今日本料理的代表性食物了。前阵子去了趟上海,上海作为世界性的大都市之一与日本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而且上海已成为日本人继纽约,洛杉矶之后,第三大寄居地。不过最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日本把刺身文化传到了中国,传到了上海”,这话就有点令人费解了。日本确实有着一两百年的刺身文化,而且其中不乏很多经典的文化传说。但是历史是不能随便乱写的,是谁传给谁,方向性问题不能乱说。   这些年,中国大城市里的高级日本料理店随处可见,刺身也不是什么稀奇珍贵的东西,不过还是有很多普通百姓没有吃过刺身。但是,实际上,刺身是中国非常古老和传统的菜肴之一,称为“脍”。也就是说刺身和脍都是生鱼片。从周朝开始到唐宋时期,脍在皇宫乃至平民百姓家都是非常普及的食物。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生鱼片却无缘无故变成了日本料理,脍三千年的传统文化则流失了。   1 历史文献的记载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和生吃这些新鲜的兽类,鸟,鱼一同开始的,人类适应复杂的生存坏境,形成了生吃食物的习惯。同样,日本人生吃鱼肉也是原本非常原始的行为,不过那时候生吃鱼肉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这个没有什么研究参考的价值。日本文献当中也完全没有那时候的记录。   日本岛在4世纪中叶首次实现统一国家--大和国(中国处于战乱的十六国时期),接着在5世纪初到达鼎盛时期。在应永6年(1399年)6月10日“铃鹿家记”的记事文献中,首次出现了关于刺身的记录「指身 ?イリ酒ワサビ」。   但是,生鱼片作为中国最古老传统的食物之一,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宣王5年,即公元前823年。出土的青铜器《兮甲?》上也有相关的铭文记载。   我们汉字中有个“脍”字,在辞海词典当中的唯一解释是:切细的鱼肉。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诗文《6月》当中也有关于中国北方生鱼片最早的记录,中国南方在千年后的东汉时期,赵华的《吴越春秋》中,也出现相关的记载。   生鱼片的出现,中国要比日本早得多。   2 吃法   日本在酱油普及之前,用生姜,芥末,佐料酒(清酒中放入咸梅,料酒,淡酱油,煮汤用海带,鲣鱼刨花等,煮后再滤出)等,作为生鲜食物的调味料。那时候,人们用“脍”字来概述生鱼片或类似于生鱼片的生鲜食物。当时“脍”指的是将鱼,贝,肉或蔬菜生切成细丝后用醋侵泡而成的菜肴,刺身仅仅是脍的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脍的食用方法和现在日本料理的食用方法大体相同。脍切成薄皮后,沾上加了葱和芥末的酱料,就可以直接生吃了。为什么要沾上芥末吃呢?脍是生冷食物,比较难消化。因此,利用芥末的热性的特质,保持平衡。日本是没有芥末的,芥末也是中国的特产。而且,在吃刺身时,刺身下面总是有一片绿叶,那是紫苏的叶子。据《本草纲目》记载,紫苏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对治疗上吐下泻疗效显著。因为生吃鱼虾等海鲜后,容易闹肚子。这是中药食品医疗的文明啊。日本就这样照搬不动的学习中国的传统,其知晓其中的缘由么?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也有鉴真和尚传到了日本。   3 鼎盛时期   14世纪(中国元末明初),日本人食用刺身已非常普遍。作为菜肴之一的刺身,在江户时代一时兴起。最初京都除了像鲤鱼这样的淡水鱼外很少有其他新鲜的鱼类,而江户的新鲜鱼类非常丰富,自然而然,需要新鲜鱼类的刺身料理在江户也就非常发达了。幕末时期,京阪地区不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鱼,而且在切片的方式和摆盘的方式上也都开始花样百出。到了15世纪(中国明朝),酱油传入日本,得到大幅度广泛使用后,刺身就更加普及到平民百姓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刺身广受欢迎,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刺身的“刺身屋”这样的小店。   西周,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百姓基本上都尝过脍的美味了,而且脍在古代是流行食品,不仅是皇室的人能吃得到,而且是所有百姓的家常食品。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成语“脍炙人口”吧,其中的意思就不多说了,只是想强调一下,从词中应该可以感受到脍的普及程度。   随着时间的发展,烹饪水平不断在进步,人们却没有忘记生鱼片的美味。生鱼片的欢迎程度日益剧增,直至唐朝,生鱼片的食用达到历史巅峰。有许多唐朝诗人的作品里面都有提到生鱼片。   而日本在公元645年(7世纪)实行大化改新,当时正值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效仿唐朝律令制度,建设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学习唐朝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就在那时,日本开始出现生鱼片这道菜肴。   生鱼片在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传到了日本,唐朝是日本人最喜欢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时代。唐朝后,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