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词汇衔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英翻译中词汇衔接

汉英翻译中词汇衔接   摘 要:词汇衔接是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对语篇的流畅有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语义的重复出现和指称照应两方面对朱自清的经典名作《背影》及张培基所译的英文本中使用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以揭示英汉语篇在词汇衔接上体现出的各自特点。   关键词:背影 词汇衔接 对比研究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面对两个不同的语篇: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译者的任务就是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和结构处理之后,在译文中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谓语篇,是指 “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1)   何善芬把衔接分为:一是语法衔接手段。二是词汇衔接手段,包括语义的重复同现和各种指称关系。三是逻辑衔接。本文将从词汇衔接的角度,对朱自清的《背影》和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词汇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主导作用。   一、《背影》及其英译本词汇衔接手段比较   词汇衔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胡壮麟,1994;112),   1 .语义的重复同现   语义的重复同现既包括完全相同的语义词汇的直接重复,又包括具有各种语义关系(同义、近义、反义等)的词的同现,还包括具有因果、修饰等组合搭配关系的词的同现。   词汇衔接中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具有相同语义、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反复出现。《背影》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 “背影”进行命题立意。“背影”一词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思想感情却一脉相承。文章开头的“背影”,点明了主题“背影”,译者使用了和题目相同的“back”。第二次“背影”出现在车站送别。译者将名词“背影”处理成为现在分词while I was watching him from behind,突出从作者的角度所看到的父亲的“背影”。第三次“背影”出现在父子俩告别后。译者将其译为“figure”,这与“混入”的“lost”搭配,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最后一次“背影”出现在文章结尾,作者在思念父亲时又想起了父亲的背影。这次用了“肥胖的,青布马褂”来修饰“背影”,译者使用了“back”一词来与“corpulent form in the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 and the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搭配,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不光对语篇有着衔接作用,还避免了词语的单调重复。原文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写道“父亲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译者译为“He urged the waiter again and again to take good care of me”,在父亲送作者到了火车上后又“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译者译为“He told me to be watchful on the way and be careful not to catch cold at night. He also asked the train attendants to take good care of me”。作者使用了“嘱咐”,“嘱”,“嘱托”三个同义词,根据嘱托对象不同,译文使用了三个不同的表达“urged the waiter”,“told me”,“asked the train attendants”,避免了词汇重复,又精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段,父亲在信中写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译者译为“I’m all right except for a severe pain in my arm. 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 Perhaps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I depart this life”。原文中“膀子疼痛利害”和“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是因果语义搭配的同现。在译文中则靠语用实现隐性连贯。   2 .指称照应   指称照应也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既有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外指,又有对语篇内语言要素的内指,既有上指或回指又有下指。(何善芬,2002)   人称关系模糊的情况在汉语中很常见,但相应的英语必须补入所缺的人称指称。文章第一段,“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译者译为“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