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蘑菇露地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蘑菇露地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现在,从事蘑菇露地栽培,正成为不少农民的致富产业。影响蘑菇露地栽培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菌种选择、培养料堆制、菌床制作及铺料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现将这些环节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选择 通过组织分离或其他途径获得的菌株,必须经过出菇实验,才能大面积使用。菌种的外观须菌丝浓白、均匀,无生长间断,无杂菌感染,无虫害(主要为螨害)。从菌龄上,应选择菌丝满瓶(袋)l个月以内的适龄菌种。老化菌种表现为有黄色积液,有气生菌丝团,用于生产中则表现为萌发力差,吃料慢,菌丝弱,出菇产量低,且高脚菇、易开伞菇多。因此,生产上要慎重对待菌种的选择。 二、培养料堆制 培养料的堆制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原料的质量和合理配方,二是利用发酵技术使培养料被放线菌充分分解。 1、原料的质量和合理配方 用于栽培蘑菇的原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在培养料的配方中要按照蘑菇生长所需的碳氮比(一般为 28-32:1)进行。既不能使碳氮比过低(氮素过多会使培养料易于污染或氨气过重抑制菌丝生长),也不能使碳氮比过高(氮素过低会使培养料缺乏营养)。培养料的碳氮比可根据所有原料的含碳总量和含氮总量粗略地计算出来。培养料的配方应根据本地区的原料情况按照合理的碳氮比要求灵活掌握。栽培用料量以每平方米30-35公斤为宜。 2、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堆制的原则是在正确配方的前提下,尽量创造条件使培养料处于有氧发酵状态,以达到堆制高质量培养料的目的。 (1)建堆 培养料的堆制场所应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堆料前准备好12厘米×24厘米砖块300块左右,以及3-4厘米左右的尖木棍1-2根。 以粪草培养料为例,堆建前用1%-2%的石灰水将麦草预湿两天,待其充分吸水后再与稻草等培养料混堆。另外,禽畜粪经太阳暴晒后,加水充分湿透打碎后备用。建堆时,在料场地面撒上石灰粉,在地面砌两行地孔砖(两砖相距12厘米,沿堆顺向立放,上横搭两块砖盖上),两行孔砖之间相距45-50厘米,以利通气。先铺上40厘米厚、 l.5-1.8厘米宽的草料,长度不限,加水,撒上米糠、油枯、石膏、湿粪等。以同样的方法堆第二层、第三层直至第五层。最后一层只堆草料且作成龟背形。将料堆四周上下做成整齐的垂直切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料堆发酵上下均匀,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淋到料堆下部料里,造成湿度不均,杂菌繁衍。待一段料堆完以后用尖木棍打通气孔,孔距30-40厘米。整个料堆堆完以后插上温度计,准备好薄膜用于保温避雨。需要注意的是盖薄膜前要在料堆顶部架上一些枝条,盖膜后料与膜之间间隔5厘米左右,膜的边缘垂下30-40厘米。这样可以使料堆顶部处于充分通气状态。 待料堆完,插上通气孔时,沿孔加人80℃以上沸水,有条件的可直接通入蒸汽,可迅速提高料温,48小时后料温就可升至62℃左右。其原因是沸水或蒸汽提高了料堆的初始温度,大大激活了放线菌的繁殖。这种方法既可以缩短堆料时间3天左右,又能显著提高堆料质量,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 合成培养料的堆制方法与粪草培养料基本相同。两种培养料中的过磷酸钙都必须在翻第二次堆时加人。否则,过磷酸钙会与石灰反应生成蘑菇菌丝难以吸收的固体高钙物质,极大的降低肥效。 (2)翻堆 决定是否翻堆的唯一标准是时间。到温度计显示料温达到62℃ 时,第一次翻堆。同样,在地面砌两行地孔砖,先将堆外表约20厘米的料耙下,然后将堆料抖松混匀后翻到地面上堆40-50厘米厚,把耙下的堆边料均匀翻在其上面中间部位。以后将其它料混匀抖松后翻堆,并插上通气孔。如此翻堆3-4次,并在第2次加入过磷酸钙。待料上均匀布满白色放线菌菌丝,料呈现咖啡色时,堆料合格。 一般来说,粪草培养料堆制时间需要22-25天,合成培养料堆制时间为15-18天。在堆料过程中每天应检查料温至少两次,料堆绝对不能淋入雨水,每次翻堆后用树枝架堆顶,盖上塑料膜,使料顶与膜之间保持5厘米左右的距离。同时,在翻堆过程中应检查料的含水量,方法是用手捏料,如有水滴滴出,则料过湿,需凉晒后再建堆。如仅有水痕则水分合适。由于蘑菇料下面还要吸收土壤水分,故培养料宜干不宜湿,最大湿度以用手紧捏料,指间有水痕为度。 三、菌床制作及铺料播种 在菌床制作上,改传统的平厢面为一厢双沟法,可使亩产提高5%左右。这种方式是先作宽1.2米,高16.5厘米的厢,厢与厢之间的沟宽为50厘米。再在厢面作两条平行等宽、底部平整、深16.5 厘米的料槽,使整个厢面呈“W”型。两料槽之间的土埂宽10厘米。最后在料槽底部铺3-5厘米厚经消毒杀虫处理的新鲜干稻草备用。要注意的是在菌床制作过程中,须掌握一个原则,即厢沟底部一定要比料槽底部略低,且排水通畅。一厢两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