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天使中逃离主题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头天使中逃离主题浅析

《石头天使》中逃离主题浅析   [摘 要]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天使》中以主人公哈格近一世纪的人生经历为透视镜,成功地塑造了与“家中的天使”形成鲜明对照的“石头天使”哈格。哈格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自由和独立,逃离父权、夫权和子权的藩篱,逃离菲勒斯中心世界,不再甘于成为男权统治意识下的附属品和牺牲品,是一个时刻在探索女性生存意义的新女性。   [关键词] 《石头天使》;哈格;逃离;女性   一、引言   享有“加拿大文学之母”美誉的玛格丽特?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 1926-1987)是加拿大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她一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小说、散文、游记等,并两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和无数其他荣誉。其中,以虚拟西部城镇马纳瓦卡为背景的五部系列小说被视为她的最高成就,《石头天使》就是是其中的第一部。在2007年,该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天使不流泪》使更多的读者和观众了解了该作品。马纳瓦卡小镇并非“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处处呈现废墟,死气沉沉的小镇。在这个小镇里,劳伦斯的每位女主人公都饱经风霜,但与此同时,她们执着地追求内心自由,在忍耐中成长。   《石头天使》中的女主人公哈格一生过着不守传统的生活: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独立和自由,她不惜与父亲反目,毅然离开丈夫和儿子。小说展现了她叛逆的青春岁月,对自由的渴求,对幸福的拒绝以及最终的觉醒。该小说双重情节交织:一个是小说开始前哈格生活中的故事;另一个是九十多岁高龄的哈格在弥留之际身体和精神上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最后在哈格生命即将结束时两个情节合二为一。追忆和陈述就像电影中蒙太奇的拼贴画,不时地跳跃与穿插,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序的叙事结构(史秀东,2001:22)。在《石头天使》中劳伦斯塑造了独立坚强的女性人物形象,探讨了女性的牺牲、生存、成长和内心自由等问题。   二、逃离主题   逃离意识在20世纪小说中随处可见。逃离是20世纪中西文学的一个富于深蕴的鲜明态势。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苏童的虚拟的个人历史、卡夫卡式的“地洞”写作以及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颠覆等都呈现出一种逃离的姿态。艾丽丝?门罗在其代表作《逃离》中写道:“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而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天使》中表现的一个首要主题就是“逃离”。在该故事中,主人公哈格一生中共有三次逃离。   哈格的父亲杰森?卡利是加拿大第一代移民和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如果你们不比别人更努力工作,你们在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出息……如果你们想出类拔萃,就要坚忍不拔,努力工作”(Lawrence,11)。他经常这样叮嘱自己的儿女。这些话深深烙在哈格的心灵深处。她从小就厌恶脆弱的人,独立思想在心中生根。青少年的哈格被父亲送到东部接受了两年的大学教育,其独立思想得到启蒙。两年后回到家,一天她对父亲说她想要到南沃卡瓦学校教学,“你以为我送你去东部两年整就是为了让你接管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父亲大叫(Lawrence,38)。最终,哈格没有出去教学,而是留在家里为父亲管理账目,父亲无形的压迫使她迫切地想要逃离。   “一个人受到压迫的时候,或者是无法把握不确定的现实的时候,肯定会非常迫切地希望逃往他处”(段义孚,2005:13)。哈格期望自由择业,却不得不留在家里管理账目,于是,她像《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一样,匆匆结婚,嫁给了被父亲骂作“宠物猪”、“平庸之辈”的布拉姆。这无异于富家女嫁给穷小子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哈格是一名勇敢的“斗士”,她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披荆斩棘。她对自主婚姻的追求,对父权的反抗是她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婚后,哈格渐渐发现,虽然布拉姆是“唯一把她视为哈格的人――而不是女儿、姐妹、母亲、甚至妻子的人”(Lawrence,73),但他举止粗俗,行为荒诞。“结婚后他在我身上留有痕迹多年,然而我从没想过它是爱情”(Lawrence,73)。所有这些都不是她原本所期待的婚姻。   哈格自从嫁给布拉姆后,家境穷困。为了从丈夫那儿“抠出点钱”,她用了原本自己嗤之以鼻的农家女人常用的办法―-养鸡兜售鸡蛋。一月份的一个晚上,天很冷。她在兜售鸡蛋时,遇到了儿时的玩伴洛蒂,而且被洛蒂的女儿称作“鸡蛋女人”。洛蒂儿时家贫,婚后却过着丰足的生活。而哈格则相反。这使她感到很尴尬。回家的路上,她走进了一个公厕,找到了她要找的镜子。她在镜子前站了好久好久,看着镜中穿着破旧的自己,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她不断地问自己:“一个人怎么会在瞬间发生这么大变化,而自己却浑然不觉?”(Lawrence,124)寒风呼啸,哈格的内心也汹涌澎湃,她觉得镜中那个人一点也不像她,唯有那双眼睛还是她的,它们圆圆地瞪着,仿佛要穿透那个说谎的镜子,去找寻那久远的、更真实的自我形象。也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