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清实学对佛教出世主义的批判
编者按: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k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开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谈”专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笔谈,本期推出三位学者对“实学研究”的见解,以飨读者。
摘要:
出于对明朝灭亡的反思,明末清初实学家基于儒家的经世致用立场对佛道的出世主义思想,从本体论、工夫论、人性论、因果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佛道思想空谈本体,立体消用,灭除人欲,忽视实践,导致了宋明以来的儒学有浓厚的僧侣主义倾向,最终也导致了国家的衰落。近代佛教在各种危机面前开始转向,从以前的出世主义向积极入世转变,逐渐演变成近代以来的居士佛学与人间佛教运动。
关键词:三教关系;明清实学;经世致用;人间佛教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①每种文化的产生和存在都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适应,一旦这种条件发生变化或者不存在了,相应地文化也必须作出调整,否则会被淘汰。佛教自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后,就逐渐以其严谨的逻辑思辨和极具特色的因果报应论在中国知识分子以及民众中扎下根来,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其追求彼岸世界以及灭除人欲等出世主义的因素,历代都有学者力图进行批判,但是直到明清实学之前,要么因为批判者没有深入佛教思想内核,要么因为其消极性在社会政治领域没有充分表现,因此历史上的批判不仅没有动摇佛教的思想地位,反而让佛教更加发扬光大,进而形成了借鉴华严宗的程朱理学和吸收禅宗思想的阳明心学,实际上形成了佛化儒学的局面。但是明朝灭亡这一大事件,使得很多儒家学者开始思考究竟文化出了什么问题,于是他们先是以汉学来检讨宋学,进而又返本回到先秦儒学,用原始儒学的经世致用精神来批判佛教以及宋明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次文化反思不仅凸显了佛教出世主义的弊端,进而迫使佛教必须重新调适自身才能适应社会现实,同时也恢复了原始儒学的经世传统,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一、从立体消用到即用得体: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
一般把研究世界的本原或者本质问题称之为本体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探究万物产生、存在以及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成论所不能圆融的问题,也就是不断追求根源的问题。本体论将生成论转化为体用关系,“体”是绝对的,“用”是具体的事物、现象和作用,体不变,用可变,这样就从逻辑上解决了生成论的局限,但是现实是否行得通却是未必。
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学生多次问及,他也只是一再强调要关注现实人事,已经看到了空谈本体有可能会荒废人事。毫无疑问,佛教的本体论将中国哲学的思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大乘有宗占主流的中国佛学,本体论往往表现为佛性论。赖永海指出佛性指的是众生觉悟之因,亦即众生的成佛可能性,发展到后来则被作为形而上真理的别名。②佛性往往就是指佛教的终极存在,有时候称为如来藏,有时候称为阿赖耶识,有时候称为自清净心,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完满自足、全体大用。山河大地,万类生灵,无不包括在佛教的终极本体中,如《楞严经》中“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③大乘佛教按照佛教空中假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一个真如本体,但是这个本体落实到现象界却又是虚妄的,这种立体废用的做法,遭受到实学家的强烈批判。
在本体论上,实学家与朱熹一样,都反对佛学的万理俱空,以山河大地为见病的观点。如罗钦顺就指出“佛氏以山河大地为幻,以生死为轮回,以天堂地狱为报应,是其知之所未彻者亦多矣,安在其为见性!”④但是与朱熹所不同的是,理学是以伦理来补佛教的空,实学认为不仅有伦理,也不应该排斥物理。
顾宪成在深入批判阳明后学的禅学本质后也对禅宗无善无恶的心性本体进行了批判。顾宪成说:“或问佛法大意,曰:三藏十二部五千四百八十卷,一言以蔽之曰‘无善无恶’。试阅七佛偈便自可见”。⑤从本体论上讲禅宗的心性本体的确是无善无恶,顾宪成认为这种厌有崇无的做法与儒家的性善本体格格不入。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天台宗就是讲性具善恶的。
如果说罗钦顺和顾宪成等对佛教的批判尚停留在皮毛的层面,那么王夫之和黄宗羲则从根本上揭示了佛教本体论的弊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报批).pdf VIP
- 2.4《最后一片叶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军事历史(空军工程大学)网课章节测试答案.pdf
- 案例25-李娟利等与张波集资房买卖的合同 纠纷上诉案.docx VIP
- MAYA灯光材质渲染.ppt VIP
- 中西文化对比提升学生视野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材质与灯光渲染》教学大纲.docx VIP
- 《角色绑定与动画》教学大纲.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核审计服务115页.docx VIP
-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输血制度(2025版).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