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控枪为何如此艰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控枪为何如此艰难   第二修正案只是为当代“枪权神圣论”者的政治动员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被以如此方式解读和利用,以及拥枪派在政治上的被动员,并非自然之事。要真正了解美国控枪难的原因,必须抛开“第二修正案保障持枪权”的宪法迷思,把握更为深广的社会政治背景演变脉络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日晚,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64岁的白人男子斯蒂芬?帕多克(Stephen Paddock)使用经过改装的半自动步枪,从曼德勒海湾酒店第32层某房间的窗口,居高临下地扫射广场上参加拉斯维加斯年度乡村音乐节的人群,造成59人死亡、489人受伤,继2016年6月12日的奥兰多夜店枪击案(50死、53伤)之后,再次刷新了美国单人枪击案的死伤纪录。 拉斯?S加斯枪击案造成59人死亡、489人受伤,继 2016年6月12日的奥兰多夜店枪击案(50死、53伤) 之后,再次刷新了美国单人枪击案的死伤纪录.   案发后,警察在涉事酒店房间中发现23支枪械及大量弹药,以及数枚可将半自动步枪的射速提高到每分钟700发子弹的撞火枪托(bump stock),不久又在枪手家中发现了另外19支枪械,以及未曾付诸实施的攻击其他音乐节的计划。   美国的枪支制度一向遭人诟病,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再次暴露出其中的重重漏洞。比如在联邦层面,尽管1986年《火器拥有者保护法》禁止平民持有1986年以后生产的全自动枪械,但无论半自动枪械还是撞火枪托都不在目前的法律限制范围内。1994年的《突击武器禁令》曾一度禁止某些“突击型”半自动枪械,但该禁令已在2004年因为未能续期而失效;至于撞火枪托这样价格便宜、即插即用,实际上等于将半自动枪械升级为全自动枪械的改装设备,其流通与使用更是全无限制,令《火器拥有者保护法》对全自动武器的管控形同虚设。   拉斯维加斯所在的内华达州,其州法对枪支的管理更是出了名的松懈:不要求物主对枪支进行注册,也不限制单人拥有枪支的数量;不禁止平民持有或交易大口径狙击步枪及高容量弹夹;无需执照即可出售弹药,也不要求出售者记录弹药购买者的姓名身份;从没有执照的私人玩家处购买枪弹者无需接受背景检查,等等。此外,内华达州议会还禁止地方市郡政府在辖区内自行立法对枪支进行小范围控制。控枪倡议者早就警告过内华达州枪支政策的潜在风险,只是不料竟以如此惨痛的方式言中。   然而与过去数年里一次接一次的重大枪击案一样,拉斯维加斯的悲剧对于改革美国当代抱残守缺的枪支政策,恐怕并不会有任何切实的推动。   1996年澳大利亚阿瑟港枪击案(35死、23伤)发生后的短短12天内,澳大利亚政府便与反对党合作,通过了全面改革枪支管理体系的《全国火器协议》;同年苏格兰邓伯兰学院大屠杀(18死、15伤)后,英国议会也只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对《火器法》的两次修订。这些改革在大幅降低澳、英两国涉枪案件(包括杀人、自杀、抢劫等)的频率与烈度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被公认为立法处理社会问题的典范。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的枪支管理体制却未见改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退步,大规模枪击案爆发得越来越频繁。   为何欧美其他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控枪政策,在美国却举步维艰?为何美国的枪支管理改革会陷入今天的僵局,甚至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对此,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援引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对持枪权的保障。但细究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下半叶以前,第二修正案从未被视为枪支管理的阻碍;换句话说,第二修正案只是为当代“枪权神圣论”者的政治动员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原材料,但这些原材料被以如此方式解读和利用,以及拥枪派在政治上的被动员,却并非自然而然之事。要真正了解美国控枪难的原因,必须抛开“第二修正案保障持枪权”的宪法迷思,把握更为深广的社会政治背景演变脉络。 第二修正案的迷思   文艺复兴以后,古典共和主义在欧洲政治思潮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古典共和主义者的说法,无论“雇佣军”还是“常备军”,都与公民美德及共和精神背道而驰:雇佣军为钱卖命,周身散发铜臭;常备军听命于君主一人的调遣,以备战为职业,在和平时期亦不解散,显然意在震慑并镇压反对者,为专制与暴政添砖加瓦。在其理论图景中,只有身兼平时“公民”与战时“士兵”两重身份的“民兵”,才是自由与共和赖以存续的基础。   随着欧洲各国向现代国家转型,雇佣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常备军与民兵的理论之争一度激烈。在17世纪的英国,先有克伦威尔“新模范军”被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后的主流舆论视为反面典型,后有1689年《权利法案》将擅自设立常备军列为詹姆斯二世的罪状之一。常备军在母国的恶名,对北美殖民地正处在发育期的政治思想造成了深刻影响。   近百年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开始逐渐接受常备军的理念,北美殖民地的主流意见却仍旧对此嗤之以鼻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