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MT在宫颈癌转移复发中作用
EMT在宫颈癌转移复发中作用
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分化的现象,EMT在胚胎发育、组织损伤修复以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发现,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现就EMT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宫颈癌;转移复发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位居第3位[1],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每年我国宫颈癌发病患者超过13.1万例,8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浸润癌,每年超过5万例死于宫颈癌(数据来源中国宫颈癌防治网)。宫颈癌侵袭、转移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最终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存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且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发生浸润转移的第一步。现就EMT调控以及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EMT概念及调控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分化的现象,即由有极性分布、静止的上皮细胞转化为无极性分布、运动活跃的间质样细胞的过程。EMT在胚胎发育、组织损伤修复以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质转化表现为上皮标记物(如E-cadherin、角蛋白、Ep-CAM等)表达降低;立方上皮细胞的细胞角蛋白结构改变,外形演变为纺锤形纤维细胞形态;间质标记物(如波形蛋白、纤维连接素、N-cad等)表达增加。EMT受一组转录阻碍蛋白(ZEB-1、ZEB-2、Twsit、Snail、Slug)调控,后者作用于E-cad启动子,通过一系列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E-cad转录及表达。细胞表面E-cad分子低表达及失表达,引起细胞间黏附减少,同时导致胞浆内游离β-catenin升高,并进入细胞核与转录因子LEF(lymphoid enhancer binding factor,LEF)形成复合体,激活间质细胞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表达。TGF-β、Notch、Wnt、Hedgehog等信号分子都可以通过相应途径激活转录阻遏蛋白(ZEB-1、ZEB-2、Twist、Snail、Slug)表达,诱导EMT形成。体外试验表明,尼古丁、酒精等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异黄酮等则可阻断EMT形成[2]。
2 EMT对其他肿瘤的影响
2.1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大肠癌目前证实是一个很好的模型,用来研究EMT在一般实体肿瘤中的角色。部分原因是它广为人知地转移至肝脏和其他的致命部位[8]。事实上,最近一项采用了转录分析技术分析报道的研究表明,326例结肠癌患者的微点阵数据与EMT信号的结肠癌基因表达模式有紧密联系[9]。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能诱导EMT已经被证实。整合素αvβ6表达的增加伴随着EMT。在异种移植的研究中,进一步说明在肿瘤细胞侵犯的周围间质组织中,钙黏素E的缺失与整合素αvβ6表达的增加有密切联系。重要的是,对那些临床患者组织的研究中,研究显示这些数据标志着患者不良的预后。免疫组化研究显示,FLH2(four-and-a-half LIM protein2)在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进一步证明了TGF-β1诱导的EMT在大肠癌的进展、侵袭及转移的重要性。
2.2 EMT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研究发现,从人类乳腺癌组织中提取的成纤维细胞可以诱导EMT,并增加体外直接共同培养癌细胞模型的迁移能力[10]。乳腺癌细胞系全基因组转录谱的鉴定结果显示,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显著相关[11-12]。研究表明,基底型乳腺癌更易发生EMT。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13]。从骨髓微转移灶分离的乳腺癌细胞也显示与侵袭转移相关的EMT特征[4]。研究还发现,在原发性乳腺癌中常出现细胞角蛋白缺失,这与EMT在促使癌细胞扩散至周围基质的机制相一致[14]。研究还表明,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能够明显增强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15],而给予外源性E-钙黏蛋白尽管并不足以使间质细胞表型逆转,但能够抑制乳腺癌转移[16-17]。
2.3 EMT及其转录因子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 体内口腔鳞癌细胞往往通过淋巴系统向远处转移。在口腔鳞癌细胞系43A(原发肿瘤细胞系)和43B(复发肿瘤细胞系)研究EMT的发生机发现,43A表达典型的上皮细胞表型,主要表现在E-cadherin和laminin-332(laminin-5)的表达。此外,还有Vimentin filaments和N-cadherin表达;反而,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