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实践

一个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实践   水头寨坚持走生态和发展双赢之路,逐步搭建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民族特色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贵州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鲜活样本。   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水头寨,这个只有50余户人家的布依族村落,却是众多考察团的“必修”行程,不少环保组织将其视为一个研究范例。   “这就是生态文明!”6月27日下午,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一行在水头寨参观时说,生态文明就是要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头寨坚持走生态和发展双赢之路,逐步搭建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民族特色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成为贵州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鲜活样本。   从烧山耕地到上山植树   呵护绿色家园新民俗深入人心   水头寨已有600余年历史,属第三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清龙十里画廊八大景点之一,是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踏进寨门,古色古香的木洋楼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老人们坐在木椅上喝茶聊天,怡然自得。   村寨下方的清龙河边,游客络绎不绝。河中绿波泛动,两岸芳草清香,村民罗云英在河边搭个帐篷卖泳衣,一天能卖近千元。   这条原本默默无闻的河流,如今已成为两岸村民的“摇钱树”。   “20年前,这条河经常是浑浊的,没多少人来游玩。”罗云英说,那时候的人们都烧山耕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山越来越秃,土越来越少,长出来的苞谷越来越小”。   面临生存环境的压力,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政策下,水头寨人转变了思路,集体上山植树。   一位村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数年前,村里人得知政府为拓宽公路,计划把原公路两旁的500多株树木砍掉。得到动静的村民连夜赶到现场,把这批树留了下来,现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87%。   村支书汪圣原介绍,水头寨在多年前就经过村民会商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奖罚划定》,“在会商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标,这也是村民对自身行为的束缚”。   呵护绿色家园成了村里的新民俗,并受到游客称赞。多次来过水头寨的贵阳游客黄成峰说,“在水头寨随地丢支烟头都成了一件会脸红的事”。   从污水横流到净化排放   生态环保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保护生态,水头寨人近乎苛刻。村里成立了环保委员会,是招商引资的“最高法院”,任何进入寨里的项目都要经过该委员会的综合考评。   “起初的时候,部分群众想不通,有项目进来是好事,何必多此一举刁难人家?”汪圣原说,村民们是担心太过严苛就没企业敢进来投资了。   贵州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众多引进企业当中为数不多被“审判”通过的。不过村民与企业有“约法三章”:决不能污染环境、决不能铺张浪费、决不能高价宰客。此外,企业还要定期帮扶村里修缮基础设施。   按照规定,久事公司原本想开发娱乐场所的想法没能行得通,于是投资了餐饮,不仅拉动了消费,也拓宽了村民就业路。   2009年,一位名叫卡文的法国游客来到水头寨,看到如此秀丽风光,决定在此住下来,并向村民租了个木房,搞起了乡村客栈。卡文不仅带来了外国游客,也把最新的环保科技理念带进了水头寨。   卡文发现村里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河里,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他建议在村里修建污水处理池。这一提议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在久事公司的帮扶下,污水处理池很快修建起来。   这口污水处理池在村寨的左下方,村里所有的生活污水通过一条管道排到污水池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到旁边的水田里。   记者走近看到,如今的水田已没人种水稻,里面被栽种了水草,一群群石斑鱼竞相游过。“这鱼只有在非常干净的水里才能生存,说明我们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质非常好。”汪圣原说。   除了污水处理池,水头寨还建起了卫生厕所。行走在水头寨,院落整洁、圈厕卫生,农户家家步道相连、沟渠相通。虽然刚下过一场大雨,但看不到积水,也闻不到臭味。   “过去可是脏乱差,没有下水道,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现在不一样了,环保设施随处可见。”村民彭琪花说,村里路灯采用太阳能,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游客都说“高大上”。   从卖土豆玉米到卖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理念成百姓致富经   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水头寨喊出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口号。   水头寨人的底气从何而来?   “习总书记都说了啊,我们贵州可以做‘空气罐头’呢。”村民们说,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搞产业发展,他们始终认发展和生态并重这个理。   26岁的汪旭以前在浙江打工,去年回到村里开了家“私人专属农场”,一到周末游客爆满。“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我这儿认租土地,制定耕种计划,体验田园生活。”汪旭介绍,游客还可以请具有耕种经验的村民传授经验,实现“私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