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5189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作用.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15189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作用

ISO15189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作用   【摘 要】目的:探讨ISO15189在检验分析前质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某医院检验科的标本进行分析前质量评价,动态观察在ISO15189体系运行下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否得到改善。结果:检验科不合格标本主要分布在临床生化和临床检验基础,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有:溶血、脂血、血液凝固、标本量少、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空管;2013年标本不合格率比2012年明显下降,而其中各种检验项目中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明显下降。结论:ISO15189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能对分析前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ISO15189;分析前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352-02   ISO15189是公认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国际标准,以质量为核心,将医学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程序,强调全程质量管理。有分析报道[1],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0%-68.2%,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总误差的15%,分析后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0%。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从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内进行检测等。因此,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处理、保存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某医院检验科标本分析前质量问题以及原因,通过动态观察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评估ISO15189体系的运行对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接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以及穿刺液等;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等。   (二)方法   (1)标本送检与拒收: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严格按照最新《样本采集手册》操作。   (2)不合格标本的统计:按不合格标本的年份、拒收原因、标本类型及采集科室等进行分类, 统计不合格标本数量及其不合格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3)改进措施:优化系统、定期培训、定期向临床反馈标本不合格率、即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公示不合格标本率排名,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依据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针,进行整改。   二、结果   (一) 2012-2013年不合格标本的总分布情况   对2012年及2013年不合格标本数量分别进行统计,其中出现不合格标本最多的为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标本,临床微生物检验及临床免疫检验不合格标本相对较少。数据见表1。   对2012年及2013年不合格标本进行标本类型分类,主要分为体液标本(尿液、粪便、脑脊液、穿刺液等)及血液标本。其中血液标本的标本不合格率(0.17%)明显高于体液(0.02%),2012及2013年体液和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3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2012年(见表2)。   (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类   对2012-2013年血液及体液标本进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有溶血或脂血、血液凝固、标本量少、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空管等;2012年与2013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类型无明显变化;体液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量少、无标本、标识错误、出院、容器错误与标本重复等;2012年与2013年体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类型无明显变化。数据见表3。   三、讨论   由上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标本不合格率比2012年明显下降,而其中各种检验项目中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明显下降,各类原因引起的标本不合格率也呈下降趋势。可见,2013年标本不合格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在ISO15189质量体系运行下,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得到了优化改进;分析结果还显示生化标本易出现溶血或脂血,临检血常规及血沉标本易出现血液凝固。   (一)原因   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技术因素造成的溶血或脂血、血液凝固、标本量少等,2012年及2013年这几项原因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2]。(1)溶血或脂血占血液不合格标本原因的首位(2012年42.63%,2013年42.54%)。血液打入试管时可导致溶血,致红细胞内多种成分释出,使测定结果明显增高[3];(2)凝血:主要发生在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中,产生凝血的原因主要有血液与抗凝剂没有及时混匀或者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当[4];(3)标识错误与容器错误:医护工作人员在采集样本前贴条码标识及取容器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责任心;(4)空管:护士和护工没有仔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