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文侯之命写作年代与晋文侯评价探析.docVIP

尚书文侯之命写作年代与晋文侯评价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文侯之命写作年代与晋文侯评价探析

尚书文侯之命写作年代与晋文侯评价探析   摘要:《尚书?文侯之命》是《尚书》周书中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其写作年代自汉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尚书?文侯之命》作于周襄王时,文侯是晋文公重耳;其二认为《尚书?文侯之命》作于周平王时,文侯是晋文侯仇。根据《尚书?文侯之命》所记内容及历史文献和青铜铭文考察可知,《尚书?文侯之命》的行文全是西周金文常用语,由此推断《尚书?文侯之命》应为西周晚期作品。对晋文侯的文治武功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过分拔高。   关键词:文侯之命;周平王;晋文侯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9)01-0152-04      一、关于《尚书?文侯之命》的写作年代      《尚书?文侯之命》是《尚书》周书中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其写作时代从汉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认为《文侯之命》作于周襄王时,文侯是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51年-前619年)。《史记?周本纪》和《史记?晋世家》均主张此说。汉代经学家马融也主张此说。刘向《新序?善谋篇》认为:“晋文公时,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难,出亡居郑。晋侯以师逆王人于王城,取太叔于温杀之。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侑。其后三年,文公再会诸侯以朝天子,天子赐之弓矢、鬯,以为伯,晋文公之命是也。”以后清代学者主张此说者不少,如皮锡端《今文尚书考证》坚持襄王命文公之说,力斥平王说之非,晚近吴汝纶《尚书考》、吴闽生《大义》尤坚持襄王之说,亦斥郑玄说之非。第二,认为《文侯之命》作于周平王时,文侯是晋文侯仇。汉代郑玄主张此说,故《书序》说“平王赐晋文侯柜鬯圭瓒,作《文侯之命》”。顾颉刚先生认为郑玄“显然是据《左传》、《国语》、《史记?周本纪》等所载而成此说”。   《左传?隐公六年》曰:“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按隐公元年当周平王四十九年。至隐公三年周平王死,故犬戎杀幽王,平王之立得晋、郑、秦之力。故《国语?郑语》曰:“晋文侯于是乎定天下,故平王赐命焉。”对此,近人曾运乾《尚书正读》、尚秉钧《尚书易解》都作了详细考辨,认为《史记?周本纪》、《史记?晋世家》、《新序?善谋篇》都以《文侯之命》为襄王赐晋文公重耳之命,与书序不合,“于父义和三字尤不可解”。尚秉钧先生也说:“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引《竹书纪年》云:‘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即伯服)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按当作文侯)所杀,以本非逋,故称携王。’据此,知当从《书序》,不当从《史记》。”其说甚确。故今采用曾运乾、尚秉钧两位先生之说,并略加考释如下。   今将《尚书-文侯之命》原文录下:   (周)平王锡晋文侯?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王)、武(王),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于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呜呼!闵予小子嗣,道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日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支人。汝多修,抨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柜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   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以上全文可分为四小段:第一段写周先祖是依靠群臣的辅佐而得安宁,以古喻今,希望当时的周王也能像过去那样得到群臣拥戴,使国家安宁;第二段指出国遭大难及当时国家的困境;第三段对晋文侯辅佐周王室的功劳加以褒奖;第四段写明给晋文侯的赏赐,并提出要求,希望他尽快回去安定晋邦。我认为第四段是最具历史价值之处。   本文虽短,但首尾连贯、层次清析。从文章的内容看,完全可以看出它应是西周晚期的文献。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说明:   第一,《文侯之命》的行文全是西周金文常用语。   1、“王若曰”为金文常用语。陈梦家先生在《尚书通论》第二部《尚书专论》的《王若曰考》中明确指出:…王若曰’乃西周晚期较通行的形式,《尚书》中的《文侯之命》亦如此。”又说:“周书中诰命的最后一篇《文侯之命》时代较晚,其内容形式则和《毛公鼎》异常接近。”王辉《商周金文》也指出:“若,代词,如此,这样,在甲骨文、金文中,史官叙述商王所说的话,往往称之‘王若曰’,叙述某些有权势的贵族大臣的话,也称之为‘某若曰’。于省吾谓‘王若曰’即‘王如此说’。”   2、“明德”也是金文中常见的用语。如《大克鼎》的“天子明德”、《叔向父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