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正义反映词汇观探索
尚书正义反映词汇观探索
摘要:《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等问题。这些资料对语言学研究弥足珍贵。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出《尚书》所反映出来的词汇观,可以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尚书;孔颖达;尚书正义;词汇观;语言学角度;探索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9)06-0155-05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伏生所传的可靠的《今文尚书》和东晋梅赜所造的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正义》(以下简称《正义》)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孔颖达、王德劭、李子云等人奉诏修撰,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等人重加勘定而成。该书对经文和所根据的汉晋旧注都作了阐释,注解详明,引证广博,并且对经文或注中出现的词汇现象多有关涉和阐述,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些都弥足珍贵。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尚书正义》中所反映的词汇观,以期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一、词语释义
“义疏”出现于南北朝,作为一种注释体裁,主要是对前代经书和魏晋旧注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词语的释义是“义疏”的主要内容,《尚书正义》亦是如此,词语释义占据全书的不少篇幅。总结起来,该书中的词语释义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进一步申述孔传
《尚书》经文中有些词语,伪孔传已作过注解,但《尚书正义》的撰作者们觉得还不够明晰,于是进一步申述孔传,使之更加明白晓畅。如:
“颠覆”《尚书?胤征》:“惟时羲和,颠覆厥德”,孔安国传(以下简称《孔传》):“颠覆,言反倒。”《正义》:“‘颠覆言反倒’,谓人反倒也。人当竖立,今乃反倒,犹臣当事君,今乃废职,似人之反倒然。言臣以事君为德,故言‘颠覆厥德’。”《正义》对《孔传》作进一步申述,让人们对“颠覆”的意义更加清楚。
“食言”《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孔传》:“食尽其言,伪不实。”《正义》:“《释诂》云:‘食,伪也。’孙炎曰:‘食,言之伪也。’哀二十五年《左传》云:孟武伯恶郭重日:‘何肥也?’公日:‘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然则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尔雅》训‘食’为‘伪也’。”可以看出《正义》进一步申述了《孔传》,不仅找到“食言”比较早的用例,还找到了“食言”解释为“伪言”的引申线索。
“瞑眩”《尚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孔传》:“开汝心以沃我心。如服药,心瞑眩极,其病乃除。”《正义》:“‘膜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方言》云:‘凡饮药而毒,东齐、海岱间或谓之瞑,或谓之眩。’郭璞日:‘瞑眩,亦通语也。’然则药之攻病,先使人瞑眩愦乱,病乃得瘳。传言‘瞑眩极’者,言闷极药乃行也。”《正义》引用《方言》和郭璞注的材料进一步解释“瞑眩”的意义。
(二)探讨词语的“得名之由”
“得名之由”也叫“语源”,即事物得名的由来,也就是某一事物、现象、行为为什么获得这样的名称。探索“语源”的工作,我国古人早已开始了,东汉刘熙《释名》可谓是集大成者。《尚书正义》在解释词语时对此现象也多有关注,如:
“渠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孔传》:“渠,大;魁,帅也。”《正义》:“‘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本源出于此。”
“犁老”《尚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呢比罪人。”《孔传》:“鲐背之者称犁老。”《正义》:“老人背皮似鲐,面色似梨,故‘鲐背之考’称‘梨老’。”
“虎贲”《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正义》:“《间礼》虎贲氏之官,其属有虎士八百人,是虎贲为勇士称也。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
“准人”《尚书?立政》:“用咸戒于王日:‘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孔传》:“准人、平法,谓士官。”《正义》:“‘准’,训平也。‘平法’之人,谓‘士官’也。士,察也。察狱之官。用法必当均平,故谓狱官为‘准人’。”
“狄”《尚书?顾命》:“狄设黼康、缀衣。”《孔传》:“狄,下士。”《正义》:“《礼记?祭统》云:‘狄者,乐吏之至贱者也。’是贱官有名为狄者,故以‘狄’为‘下士’。”
“蚁裳”《尚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人即位。”《孔传》:“蚁,裳名,色玄。”《正义》:“《礼》无‘蚁裳’,今云‘蚁’者,裳之名也。蚁者,蚍蜉虫也。此虫色黑,知蚁裳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