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读法是解读文本一个有效途径
四读法是解读文本一个有效途径
学生阅读现代文时感到难以读懂文意和把握内涵。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总结出用“四读法”能更好地解读和走进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人教版九(下)语文《那树》一课,谈谈具体的操作流程。
“一读”:摄取信息,粗知大意,形成轮廓。
“至观于《朱子读书法》而后明其道,乃力行之:‘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虚心静虚,心眼专一”。①这告诉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使文意从吾口、吾心而出,能更好地摄取信息,了解大意,形成轮廓。
摄取信息:关键是心态平静。在“一读”中,学生喜欢用快速浏览法来读文,怕读不完,带着追赶的心理,造成走马观花,读了上句忘下句,读了上段忘下段的结果。读完后脑子空乏,毫无印象。粗知大意:重点是思路清晰。在“一读”中,我们即使记住大量的内容,却不能对此概括成简洁的文意,因为我们的思路不清晰,导致由文字表面滑向文字表面。为此,通常的做法是:一方面可以带着问题阅读,要求带着能反映文本的几个集中问题来读,就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提问题阅读,要求提出反映文本信息的关键问题,做到操作简易,实效显著。
流程一:1.要求学生做到心态平静,用最适合自己的语速阅读,做到不紧不松,快慢得当,张弛有度。这样,信息就会跃然脑中。
2.就课文来说,学生带着“P77页习题一”的问题来阅读,可以抓住大意。依照课文的内容和文体,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做了什么事?”“景物怎么样?”“论证了什么问题?”等等。对课文来说,可以提出“那树是怎样的树?”“它为什么会被砍伐?”“人们怎样砍伐的?”等问题。这样,学生根据以上问题阅读,能较快地略知大意:大树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为了现代文明和交通安全却被人们砍伐。
评析:这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是摄取信息时,学生所得的信息量有多有少,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相应的指导。二是略知大意时,学生不善于带着或提出问题阅读,教师应指导他们从文本的内容出发,抓住文中的人、事、物等内在联系去阅读,才有实效。如抓住文中的“那树用途”、“砍树情景”、“挖根铺路”等事件,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增强了阅读效果。
建议:这两种方法应要求学生根据实情选择,却不可机械操作。假如学生摄取的信息少,教师要作相应的示范,以便增加文本的信息量。在阅读时,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简单问题,教师也要适当引导,达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读”:排疑解难,整合信息,把握文意。
在“一读”中,我们能粗知文本大意,文章的重点段意却不能烙印脑中,最终只记住了文章梗概,忘了关键内容,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因此在“二读”中,必须排除疑难问题,把重点段意整合成一个整体画面,更好地把握文意。
排疑解难:在“一读”中,我们遇到诸如词、句、段等方面的问题。虽不能一一解决,但须扫除一些阅读障碍,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首先要求学生在“一读”中边读边画出所遇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二读”中边读边结合具体语境或实际等有效方法解决。整合信息:在“二读”后,会碰到无法记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所记内容一盘散沙,无法完整把握文意等问题。因此在“二读”时,先让学生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再跳读重点语段,把信息加以整合;最后用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文意。教师也可采取于漪老师的“一段――小结――写段意”法②,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流程二:1.“二读”中,文中第八自然段写道:“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这是对树的赞颂,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第六、七自然段写道:大树面对现代文明而遭威胁。第九自然段写道:一醉汉驾车撞树而死,树被砍倒。结合上下文得出句意:虽然树是土生土长的居民,为了发展经济,为了交通安全,最终成了牺牲品。
2.“二读”后,要求学生把重点语段的意思写在段旁,把这些内容串起来,形成了文本的整体意思。本文的重点段意(以下注的(1)、(2)、(6)、(9)、(11)为课文自然段段序)为:(1)大树奇貌能御风;(2)大树清静又欢乐;(6)大树遮风又挡雨;(9)醉汉车祸就砍树;(11)挖去树根又整路。师生共同归纳后,再把这些段意用“树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线索贯穿起来。这样,文本的整体意思跃然纸上。
评析:首先边读边排除书中的一些关键疑点,理解文意就畅通起来。其次把握重点段意,形成如电影剪辑中的一张张画面,形成印象深刻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整体意思。文意应详尽扼要,为深入理解作铺垫。
建议:若出现学生在排疑解难时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排解。对学生的概括力不强,教师又要适当加以指导。那么,长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三读”:品析鉴赏,批判质疑,深入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髋臼骨缺损分型.pptx VIP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课程标准.pdf VIP
- 术后有效排痰护理PPT.pptx VIP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45页】.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一数学高一上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总结+单元检测(原卷版).docx VIP
- 伟迪捷Videojet 1210 1510 操作员手册 2011年修订版.pdf
- 理论力学哈工大第六版-课件.ppt
- 2023年高考全国卷(甲卷)数学(理)真题(含解析).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