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建构与实现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建构与实现
内容提要:魏晋时期,才性、情理、性情等命题是玄学清谈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影响了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魏晋士人理想人格的内涵:第一,重才智,轻性行;第二,肯定“情之所衷,正在我辈”,第三,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不是任情恣性,而是“性其情”,即抑情顺理,以理遣情。虽然个体不可能完全实现理想人格,但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可以无限接近这一境界。??
关键词 魏晋士人 理想人格 才性 五情 以理遣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2-0128-05
《世说新语》上承东汉桓灵之世,下讫南朝刘宋之初,通过一个个故事片断再现了魏晋士人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士人群体形象。他们张扬个性,恃才使气,以体认玄虚,遗落世情为高,相对于注重社会价值的前辈们,他们更关注于个体精神的逍遥抱一,风流得意。本文选取“理想人格”的角度,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当时思想背景来解析他们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现,希望由此更深入地探究其精神生活与心理特征。??
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旨在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与自身)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在实际行为中所凸现出来的精神素质。”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而理想人格则是人们最为推崇的人格范型,它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价值标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思想界也呈现玄、佛、道多元发展的兴盛状态,作为载体与传播者,魏晋士人的思想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那么,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推崇与实践的理想人格如何呢???
才性之辨――重才智,轻性行??
汉魏之时,才性之辨是名理学家探讨的重要命题。才指个体才学智慧;而性谓本性或天性。何晏注“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时说:“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认为性秉之于天道自然,合于天理。嵇康也认为人的真性在于其本之自然之性,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物各有性,性各有极”〔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一《逍遥游》,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1页。),“性分各自为者,皆在至理中来,故不可免”〔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七《达生》,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31页。)的观点,认为性理相通。魏晋之世,“才性”问题由社会伦理发展到宇宙本体问题的讨论,涉及到才性、性情,性理等问题。这种讨论实际影响到时人关于理想人格内涵的探讨与实现。??
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察举与征辟之制强调才性统一。魏时品鉴人物专著《人物志》便依据秉性不同而把人
分成“圣人”、“兼材”、“偏材”三等,因性别才,又分为十二种人才。“性言其质,才名其用”魏袁准:《才性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69页。)的观点被时人所接受。就理论而言,“性”因天而成,无好恶之分,但实际品评中常赋于先天之性以仁孝道德等内容,如《方正》篇“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条刘注引《魏志》“父植,……选举,先性行而后言才”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方正》篇,上海古籍出?┌嫔纾?1993??年版,第299页。下文引文皆出自本书,不复一一注明。),性行表示德行置于才能之上。魏九品官人制的中正品状,品美其性,状显其才,常有性美而才庸或才俊而性鄙者,性才不符是普遍的情形,《世说新语#8226;轻诋》篇“褚太傅南下”条便说时人鄙薄孙绰“才而性鄙”。才与性是当时品评推荐人物常用标准之一。而才性四本《世说新语#8226;文学篇》“钟会撰四本论”刘注引魏志曰:“会论才性同异,传于世。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也是魏晋玄学清谈的重要命题。因为资料缺失,才性四本的具体内容已不可确知,但由以上材料可知,这个命题在当时既有现实品评标准的实践意义,也有探讨宇宙本体的理论意义。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才”成为品评人物的标准,也成为理想人格的重要内涵。《世说新语》中处处体现对个人才智的推崇与赞颂。如《品藻》:??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l?C啖尽。??
推崇有才智胸襟的古人如廉颇、蔺相如虽死如生,虎虎有生气;曹蜍、李志虽为当世高官,权重一时,却因庸庸碌碌、缺少才智而被贬为“厌厌如九泉下人”。不禁令人想起《三国志》中孔融劝刘备任徐州牧时称拥有重兵,而且四世三公的袁术为冢中枯骨,而曹操也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晋〕陈寿,〔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