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生命的名义反战
摘 要:不同于传统的反战思想,汉乐府民歌《战城南》没有现实利益的考量,没有政治道义的评判,没有私人感情的纠结,没有个人品德的褒贬,不是站在个人或某一政治团体的角度,而是从“普遍的人”的高度来审视战争,从而得出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判断。此诗因此具有了高度的普世价值。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战城南》 生命价值 反战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是汉乐府民歌《战城南》。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七句,展现战后战场上悲惨凄凉的景象及与乌鸦的对话。从城南到郭北,尸横遍野。一群群乌鸦在争食尸体,似乎都顾不上鸣叫。诗人看着眼前的惨景,心头涌起了一股悲愤:谁能替我对乌鸦说一声:请你们在吃这些“客”之前为他们叫两声吧,就当是为他们嚎丧招魂了!肯定不会有人来埋葬他们了,他们身上的腐肉绝对不会跑掉的,你们何必这么着急吃呢?“客”是说这些人都是远离家乡亲人的游子,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任由乌鸦啄食的“腐肉”,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变化!
第二部分四句,描写战场环境。“激激”一般注本都释为“水清澈貌”。这样的注释很奇怪,因为无论是在《说文解字》还是在《康熙字典》中,找不到“激”有此义项。而“激激”在后世诗文中并不鲜见。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宋秦观《龙井题名记》:“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一言“水声”,一言“悲鸣”,明确表示“激激”为象声词,急流声。在《战城南》里将“激激”理解为急流声,也更能衬托出战场的死寂。“冥冥”昏暗的样子。一般情况下,“蒲苇”是不会看起来昏暗的,这使我们联想到天空的昏暗,是阴云密布,还是黄昏来临?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让这战场更增加了一份阴森恐怖。“枭骑战斗死”,原来在人的尸体堆中还夹杂着马的尸体。“驽马徘徊鸣”,好像也不忍心离开,在用悲鸣向死去的战士和伙伴致哀。
第三部分五句。“梁筑室”三句,一说是写战场实地情形,在桥上修筑了工事以防守,这恐怕是以现代战争去猜测古人了。前文既说到城南郭北,则此桥梁当距城不远,何必还修筑工事以防守?退守城中远比守桥更容易。若将此三句当作比喻更好一些,比的是“禾黍不获”两句。“君”当指死者,与后文的“子”相同。这两句都用与死者对话的语气,似乎是在为死者辩解:他们的失败和牺牲不是因为胆怯懦弱,而是因为没有粮食吃而无力作战。
第四部分,“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是对战死者的歌颂和怀念。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战争是持厌恶批判态度的,这种态度在古代并不鲜见。“兵者,凶器也。”[1]在先秦,儒、道、墨各家就已经认识到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破坏,因而不约而同地反对战争。在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直到今天,反战的声音就不断地回荡在诗词创作中。在众多这样的声音中,《战城南》自有它的独特性。
它没有现实利益的考量。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写一个人十五岁就去从军,八十岁才得以回乡。到家之后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战争毁掉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温馨的家。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争的杀戮以及由战争而引起的饥荒、瘟疫等等、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减少,社会生产力下降,甚至于生者多年都无力掩埋死者。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战争让无数的男人们离开家园走上战场,于是田园荒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而《战城南》并没有关注战争给活人带来的影响。
它没有政治道义的评判。墨子主张“非攻”,就是要反对侵略战争。基于这种最起码的正义感,诗人们赞成正义战争,反对不义战争。如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对于天子出于扩张领土目的而发动战争提出了批评。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认为战争除了牺牲众多战士的生命以外,什么好处也没有。《战城南》没有对这场战斗的性质进行评判。我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双方是谁,谁正义而谁不正义。而诗人自己也没有站在双方中的任何一边。在冷兵器时代,那些遍布城南郭北的尸体应该来自作战双方的阵营。在诗人眼里,他们在失去生命的同时也就失去了作为活人的政治身份的标记。这无数逝去的生命应该得到相同的尊重。
它没有私人感情的纠结。一个人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每个人生命的获得和失去,总是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人的死亡,无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是多么必然,都是爱他的人所不能接受的。《战城南》里那些已经成为“腐肉”的“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