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史礼志价值与缺陷浅析
明史礼志价值与缺陷浅析
摘 要: 《明史?礼志》以五礼为主要内容,所涉及的年代自元末起至崇祯元年,历叙其间礼制的因革变化,折衷详略,是研究明代礼制的重要资料。兹从其整体简要论述价值和缺陷。
关键词: 《明史?礼志》 价值 缺陷
《明史》共计三百三十二卷,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其编纂过程历时弥久,因《明史》所代表的政治意义,清顺治二年便已有意编修《明史》,直至康熙十八年方正式编纂,又经历三稿方成。其中《明史?礼志》有十四卷,是分门别类记载明朝的各项礼仪制度的重要文献,所记内容广泛而全面,涉及明代礼仪的各方面和各阶层。加之文字叙述简洁凝练,又保存大量明代珍贵史料,具备极高的价值。不过同时《明史?礼志》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辩证看待。
一、《明史?礼志》价值
1.内容较为系统完整
明代礼制相关的典籍甚多,《明会典》专述明代典章制度,《明集礼》是明代第一部礼制全书,《礼部志稿》“叙述详赡,首尾该贯,颇有可观”。①这些皆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文献,但是上述典籍共同的问题是都非完整的明代礼制著作。惟有《明史?礼志》才是最能体现明代几百年间的礼制基本情况的专著,因而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胜于其它明代修成的诸多礼书。
明末清初的私人修史确实繁荣一时,但修史所要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凭借个人难以面面俱到。和其它私修明史相比,《明史》的官修身份、天下儒士文臣的参与及浩瀚的典籍资料,均增加了《明史》史料的可信程度和丰富程度。并且《明史》因是清代乾隆年间刊布,距今时长较短,整体相对保存完整。因此,在研究明朝礼制时它的价值是其它经史典籍不可替代的。
再者从明代各项礼制的因革变化来看,明代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是明太祖时期、明成祖时期、明世宗时期。《明史?礼志》卷一的总叙简要点明这几个时期礼制变化的原因和方向,与后文花费大量笔墨,紧扣这三个时期的礼制变化撰述的特点呼应。总体来说《明史?礼志》的内容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2.门类条目丰富
《明史?礼志》不仅囊括明代礼制的基本情况,它所包涵的门类条目也十分丰富。从门类看它沿用《宋史?礼志》的编写顺序,以吉、嘉、宾、军、凶为大类,每一大类的开篇有简短介绍,包括此类礼的名称和大致内容,如嘉礼篇:“二曰嘉礼。行于朝廷者,曰朝会,曰宴飨,曰上尊号、徽号,曰册命,曰经筵,曰表笺。行于辟雍者,曰视学。自天子达于庶人者,曰冠,曰婚。行于天下者,曰巡狩,曰诏赦,曰乡饮酒。举其大者书之。仪之同者,则各附于其类云。”②从条目看,它于每卷卷首标明条目,简要概括本卷内容,一目了然。以《礼一》为例,卷首标目:五礼、坛?弥?制、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笾豆之实、祭祀杂议诸仪、祭祀日期、习仪、斋戒、遣官祭祀、分献陪祀。每个条目下的内容均以时间为线索,体现同种礼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明史?礼志》所有具体内容编写正是综合考虑门类和标目,每卷内容的编排也基本按照尊卑和礼制的重要性排序,如《礼八》标目的顺序排列即是按照自国家而至个人、自天子而至庶人、自长辈而至晚辈的原则,和前文提及的嘉礼简介完全吻合。
3.保存大量珍贵史料
《明史?礼志》之所以能保存许多珍贵史料,和其成书过程有重要关系。明末清初,私修明史的气氛十分活跃。姜胜利先生在《清人明史学探究》一书中将清初私修明史分为四个群体:“遗民史家”、“与遗民具有某种联系的士人”、“参修《明史》的史官”、“官僚士大夫”。③这四类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明史》修成做出贡献。如傅维龄是顺治年间编纂《明史》史官之一,但最终因种种原因,终顺治一朝《明史》也没有切实开始编纂。不过当时已经开始收集明代相关书籍,傅维龄的《明书》即在这种条件下写成,列入后来《明史》修纂的参考书目。再如康熙十八年正式修纂《明史》时,部分不愿为朝廷征召的明末文人出于保存明代史料的目的,纷纷派遣自己的弟子参与编纂工作。黄宗羲即是典型案例。他本人心怀故国,收集大量明代资料,自己也参考明代各家文集,数以千计,又费时多年,撰写《明文海》《明儒学案》等书,亦是明代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他虽不愿入朝,但推荐弟子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与官修《明史》,并提供史料。万斯同主持修订的《明史》初稿即今日《明史稿》,张本《明史》十之八九出于此书。官史修史往往在先期会因朝代更替、典籍流失等原因而有史料收集困难,《明史》因私人修史的缘故,切实保存大量史料,奠定成书的基础。
另外《礼部志稿》在明代一直未能刊布,直至被收入《四库全书》之后,才刊行于世。究其原因与在《明史》编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
且《明史?礼志》又有不少礼制记载未能在其它明代礼制典籍中发现,这些内容便极具价值。因内容涉及广泛,不好分类或一一列举,仅在这里举例说明。如《礼一?神位》所载:“圜丘神版长二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