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华丽蝶变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贫困村华丽蝶变启示

一个贫困村华丽蝶变的启示   高淳区蒋山村地处苏皖两省交界,依山傍湖、生态秀美,村域面积4.08平方公里,下设7个自然村,总人口647户、2173人。若干年以前,蒋山村还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村里是泥土路,路边不少旧危房,塘埂干涸,流水污浊。近年来,蒋山村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积极探求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路子,不仅华丽蝶变为江苏省文明村、南京市百强村、南京十大特色乡村,还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一、突出生态立村,塑造田园乡村形态美      生态美,是美丽乡村的“第一印象”。蒋山村紧紧围绕“水清、地净、村绿、景美”,前后用了6年左右时间,实现了从“路是土的,垃圾是成堆的,电线杆是歪的”,到全省最具魅力乡村的转变。   精致精细塑形态。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搞乡村景观的“城市化”,也不是追求乡村过度开发的“商业化”,更不是追求乡村建筑的“西洋化”,而是注重乡土气息、体现田园风貌、维护文化肌理,使农村“更像农村”。蒋山村坚持精心规划、精致设计、精细建设,着力推动村落形态、建筑风貌、人居感受“三维优化”,切实改善塘边、路边、房边、村边“四边”形象,积极推进道路硬化、夜间亮化、厕所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新改建农村道路6公里,完成墙体出新4.5万平方米,新建旅游型标准以上公共厕所6座,村庄绿化率达到50%,整体营造出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风光。      常态长效抓整治。位于蒋山何家自然村中心位置的休闲广场,原是一座群众深恶痛绝的垃圾场,如今却成了老百姓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位于蒋山何家自然村内的臭水河,挖出了半人多高的淤泥,如今两岸绿植护坡、满河清水流淌。该村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作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主动关停村内高耗低能、污染环境的砖瓦厂和碳酸钙厂,多措并举补硬件短板、抓长效管理,先后建成污水处理站4个,整治家塘47个、清淤12万方,添置垃圾桶140个、配备保洁人员12名,实现了生活垃圾即产即清、农村污水不下河不进塘。村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村民的绿色生产生活习惯也逐渐养成,各个自然村都争创“最干净村庄”,各家各户都争当“最整洁庭院”。 二、突出产业强村,彰显绿色发展生产美   近年来,蒋山村大力盘活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2016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0元,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均增幅。      让农业“特”起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产业有奔头,关键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该村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立足生态涵养和都市休闲功能定位,打破原先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的单一种植模式。一手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行合作化组织、基地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集中流转土地2000亩,先后成立尖山芦笋和蒋山圩螃蟹两大专业合作社,建成千亩经济林果、200亩芦笋基地、30亩草莓大棚,使整个村庄变成了一个四季花团锦簇、月月瓜果飘香的农家大乐园,目前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45%,合作化组织程度达60%;一手抓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组织养殖户进课堂、学技能,推动村干部下田头、送技术,为农业种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链式服务。该村精心加工研制的尖山牌芦笋茶,最高峰时市场售价超过千元一斤,芦笋亩均效益可达7000元左右。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业创业。   让文旅“兴”起来。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蒋山村文脉深厚,境内散落着春秋的传说、汉代的墓葬、唐朝的驿道、南宋的祠堂、明清的古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有千年以上历史的自然村4个。基于这种优势,该村坚持以文兴旅、文旅融合,编制实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集人文历史、民俗符号、地域特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先后发展农家乐和民宿6家,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幅。一是擦亮“老”品牌。整理推出双女坟、蒋山晴岚、盛唐驿道等“文化十景”,对27栋古建筑全部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先后修缮保贤局、招贤驿、何氏宗祠,特别是发起成立民间崔致远文化与发展研究会,架起了中韩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二是引入“新”项目。规划建设轮窑文化风情园、砖瓦窑工业旅游示范点,实施水上渔村、双望塔改建、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成滨湖生态长廊2公里,成为高淳文旅休闲游的重要一环。三是传承“古”文化。成立村群众艺术团,依托古戏台、古宗祠,发掘古民风、古民俗,组织开展“打莲香”、“武五猖”等文艺表演,使古风古韵活起来、动起来。   让电商“热”起来。蒋山村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载体、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以创建电子商务示范村为抓手,依托淘宝网?南京馆和区镇村三级电商平台,积极推动农民触网、农产品上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务+服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