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市公司配股后债务融资行为分析
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分析
[摘要]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经典融资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总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说明在股权融资后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现象。在控制了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后,这种现象仍然显著存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流动负债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率上升幅度。从配股后的第二年开始,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就明显大于配股前三年的平均总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配股后的债务融资不是为了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到目标负债率。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配股;债务融资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8)04-0061-02
Debt Financing after Rights Offe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Lu Peng, Yan Jianli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debt financing behavior after rights offering based on Chinese special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and classical financing theo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bt ratio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soar continuously after rights offer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large-scale debt financing activities after equity financing. This phenomenon still holds remarkably after controlling the industries and the character of largest sharehold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debt ratio increases much obviously than the long-term debt ratio. From the second year after rights offering, the companies debt ratio i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ratio of last three years, which means that the debt financing is not to adjust the debt ratio to the target ratio.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capital structure; rights offering; debt financing
国外众多研究表明,当企业需要资本而进行融资时,通常依据顺序假设理论,即首选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沈艺峰、田静(1999)发现,权益资本成本明显高于债务资本成本。王宁(2000)的研究结果与沈艺峰、田静(1999)的结论基本一致:各年度各类型企业的权益成本均高于所对应的平均资本成本。因此,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融资的首选应当是债务融资。然而,阎达五、耿建新和刘文鹏等(2001)研究发现,符合配股条件的上市公司大都会推出配股方案,同时,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收益率以达到配股资格的行为。黄少安和张岗(2001)发现,1997年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高达73%,但在1997年出台了对配股行为进行限制的政策后,股权融资比重急剧下降到20%。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呈现出与国外相反的现象,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那么,股权融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会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行为呢?在这方面,国内很少有人研究。因此,笔者依据国内上市公司配股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来推测这一现象的存在性,以及解释其真正的目的。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CER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同时参考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通过SQL Server 2000对原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