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差异研究.docVIP

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差异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差异研究

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摘要:对不同坡位之间16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之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种植的马尾松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各指标均值随坡位的上升而下降。上坡位的植株个体之间分化较大,随坡位下降个体之间分化程度降低。下坡位胸径均值为22.81cm,分别比中坡位与上坡位高12.62%和20.61%;下坡位树高均值为13.28m,分别比中坡位与上坡位高4.01%和9.87%;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达0.2978m2,中坡位与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分别为0.2003m2和0.1265m2,下坡位的单株材积分别比中坡位与上坡位的下降32.72%和57.53%。   关键词:马尾松;坡位;人工林;差异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   1引言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属裸子植物,喜光,环境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等15个省区,面积达1 132.89万hm2,蓄积量34 138.53万m2,在我国南方山地林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4]。马尾松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多效益等优点,同时是主要的用材树种和松香、造纸工业的原料树种。   采取合理的经营与管理措施,或按照自然生长规律进行保育,促进马尾松林分演替至稳定群落,发展可持续经营马尾松林,对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坡位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研究较少或不够深入,致使造林时缺乏科学参考依据,造林地选择不合理,最终导致林分生长较差,影响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研究同一坡向不同坡位上马尾松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坡位上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以期为人工造林或培育其他生态公益林在立地选择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样地概况   试验样地设于同安区汀溪国有防护林场(东经118°7′55″,北纬24°49′22″),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040~1 740 mm,热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030.7 h。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元月份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4℃。经营面积53 423亩,森林覆盖率为87.0%,森林蓄积量为250 127 m3,林区内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湿地松等闽南地区乡土树种。试验样地小班海拔高度范围100~185 m,以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度0~60 cm,肥力贫瘠,马尾松林下灌木植被稀疏,高度0.5 m。具体如表1。   表1试验样地基本信息   林分小班号小班面积亩造林时间年造林密度株坡向坡度°   马尾松001-10-03011019991600西南16   2.2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   于2015年3月,在试验林内的上、中、下等三个不同坡位分别设置3个15 m×15 m样地,并分别在各个样地内调查每株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冠幅、活枝下高及死枝下高。单株材积计算公式:V=010-4×D1.8821611×H1.093166,式中V为单株材积,D、H分别为胸径和树高。选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坡位的马尾松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析   由图1、图2和图3可得,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不同坡位之间的胸径(F=37.764,P0.01)、树高(F=38.906,P0.01)和单株材积(F=116.075,P0.01)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种植的马尾松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等三个因子均值都随着坡位的上升而下降,其中单株材积均值随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幅度远大于树高和胸径均值的下降幅度;下坡位种植的马尾松胸径均值为22.81 cm,中坡位与上坡位分别为19.94 cm和18.11 cm,分别比下坡位下降12.62%和20.61%;下坡位种植的马尾松树高均值为13.28 m,中坡位与上坡位分别为12.75 m和11.97 m,分别比下坡位下降4.01%和9.87%;下坡位种植的马尾松单株材积均值达0.2978 m2,中坡位与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分别为0.2003 m2和0.1265 m2,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32.72%和57.53%;结合调查现场还可知,上坡位的土壤肥力较低,水分条件较差,部分马尾松存在枯梢和枯枝等现象,林相较差,林木长势也较差。   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上坡位、中坡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