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白僵菌菌株分离鉴定及对紫薇梨象成虫致病力初步研究.docVIP

一株白僵菌菌株分离鉴定及对紫薇梨象成虫致病力初步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株白僵菌菌株分离鉴定及对紫薇梨象成虫致病力初步研究

一株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对紫薇梨象成虫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摘 要:为了得到用于防控紫薇梨象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萤火虫僵虫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菌株的孢子浓度达到106个孢子/ mL时,对紫薇梨象的致死率为62.5%,具有成为紫薇梨象成虫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白僵菌;紫薇梨象;真菌杀虫剂   中图分类号: S47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37-03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highly pathogenic strains to Pseudorobitis gibbus Redtenbacher, a strain of Beauveria sp. was isolated from dead firefly. The isolate was identified as B. bassiana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P. gibbus was sprayed with a suspension of fungal spores with 1× 106 mL,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adults was 62.5% after 15 d. It indicated that the strain of B. bassiana can be applied to biological control of P. gibbus in fields.   Key words:Beauveria bassiana; Pseudorobitis gibbus; fungal pesticides   紫薇梨象Pseudorobitis gibbus是一种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于湖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紫薇梨象的成虫和幼虫均对紫薇造成危害。其成虫取食嫩叶、嫩梢、花以及幼嫩种子等,幼虫则钻蛀花萼、幼嫩蒴果、种子[2]。目前,对紫薇梨象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有阿维菌素[3]、吡虫啉、氰戊菊酯、甲维盐[]等。   白僵菌是一种对较多农林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成效的真菌杀虫剂[4],但是对紫薇梨象的生物防治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林间采集的萤火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一株白僵菌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本研究用分离出的菌株对紫薇梨象进行了感染试验,以期获得紫薇梨象的高效致病菌株,为其生物防治奠定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菌株来自蕲春林间采集到的1头萤火虫僵虫。   1.2 菌株分离、纯化与鉴定   直接在僵虫体表挑取菌丝和孢子粉进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 d(26 ℃)后,取分生孢子以0.1 %吐温-80的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10个/mL的孢子悬浮液,然后用接种针分别将孢子悬浮液点植于PDA平板培养基(3 个培养皿),每皿3 点,成正三角形排列,最后置于26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第7 d观察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同时挑取少量菌丝和孢子,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ITS1-5.8S-ITS2 rDNA 区域的特异性PCR扩增,而后测序比对。引物为ITS1F(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PCR体系(25 μL):10× Taq 酶缓冲液,dNTP 各200 mm,MgCl2 3.7 mm,引物各0.4 mm,Taq 酶2 U,模板DNA 5~ 10 ng。PCR 扩增程序为:94 ℃1 min,1 个循环;94 ℃ 30 s,55 ℃ 30 s,72 ℃30 s,30 个循环;最后72 ℃ 7 min。DNA测序由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在GenBank进行检索比对同源序列。   1.3 感病力测试   采用喷雾法测试。野外分离的白僵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 d(26 ℃)后,取分生孢子以0.1% 吐温-80的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 107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而后再10倍梯度稀释成 1× 106个孢子/mL、1× 105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选择羽化期相同的紫薇梨象成虫进行测试,将配置好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对试虫喷雾处理。每个处理组10头,重复4次。以清水做对照。处理后置于27±1℃, 60%~80% RH,L∶D= 14∶10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及时补充新鲜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