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诵读热中冷思考等
经典诵读热中冷思考等
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古老的、传统的东西并非全都是好的,陈旧迂腐的观念与永恒常新的真理同时存在。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世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仍然要提倡“孝”,仍然可以利用这些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小故事来教化国人,熏陶少年儿童。但我们应当有所筛选,绝不可原样照搬上来。比如,其中“冬日生笋”的故事就会让人产生疑问――在冰天雪地的竹林里就能够哭出竹笋来?显然是有悖自然规律,让人觉得不可信;“以身喂蚊”和“卧冰求鲤”的故事中,“孝子”们的做法也让人觉得愚不可及。别说大人不相信,就算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也都觉得可笑至极。我们不能指望小学生在这些他们认为“愚蠢”的故事里汲取有益的养分。
二、遵循规律,切忌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首先,学生素质有别。有的学生天资聪慧,学有余力,宜多读多背一点;而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仅正常的科目学习就让他们力不从心,就不能再硬性地要求他们背诵过多的诗文。诵读经典也要因材而教,因生而异,切不可“一刀切”。
其次,经典诗文并非都要会背。有些篇目,如《百家姓》,让学生仅作一般了解即可。《百家姓》是古代私塾中的启蒙读本,相当于古代的“识字教材”,字里行间没有多少实际的意思。况且,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作为姓氏的用字,有许多生僻难识,而且除了用作姓氏外,其他的意思很少,应用范围极窄。我们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中已有更科学的识字材料,因此,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背诵《百家姓》之类的东西了。
(山东省济河街道踞龙小学 夏玲)
“穿针心理”的启示
课间时,一位同事气鼓鼓地说起了他的学生:“真是太不像话了!千叮咛万嘱咐,这个‘武’字没有一撇,没有一撇!结果默写时还是有一半学生写了一撇。非得狠狠地惩罚他们一下。真是气死我了!”其他老师一听,立马接上了话茬儿:“就是,就是。有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应该惩罚他们一下。”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我的头脑中迅速闪现出从前读过的一篇文章。
文章说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时,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进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俗称“穿针心理”,就是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那些学生写错字不正是印证了“穿针心理”这个实验的结论吗?因为老师的特意强调,学生默写“武”字时,由于过于重视,心情便会紧张起来,而心情越紧张越不知所措,从而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以自己的主观臆断预测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给予事前的提醒,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给学生打预防针,力求做到万无一失。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教师担心的错误还是“如约而至”。教师在为学生惋惜的同时也习惯于将这种错误原因归之于学生,因为事先已经特意地提醒过了。孰不知这错误恰恰是因为教师的过分提醒才造成的,是教师的提醒造成学生心理的过分紧张与关注,是提醒让学生钻进了“穿针心理”的怪圈子。
想到这些,我将我的这些想法说与了同事们,嘈杂的办公室立刻变得安静下来,他们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安徽省宿州市聋人学校 梁好)
读书贵疑
读书贵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为什么读书要重视“疑”呢?
首先,读书有疑,方始是学。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一个什么问题也不提的学生与一个提了一大堆问题的学生比较,前者并不等于什么都会了,后者并不等于什么都不会,很可能后者是学习很深入的、有造就的高材生。所以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其次,读书有疑,才能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一种契机,是劈开书本这块“坚木”的一个缝隙和一把利斧。你沿着一个个疑问思考下去,就会深入到书的内容中去,弄清它们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达到融会贯通,真正理解。
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往往采取一种“生疑――置疑――释疑”的教学方法,他们不给学生什么都讲,而是先让学生读书,鼓励提问,什么疑问都可以提――生疑;然后组织大家各抒己见,讨论、争论、辩论、互相研究,动脑思考――置疑;最后,水到渠成,教师归纳总结,做结论――释疑。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符合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一原则的,也更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和要求的教学理念。
第三,读书有疑,方能有所创见,有所发现。宋代哲学家张载读书时很重视置疑,他说:“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doc VIP
- 辽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科素养能力训练(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南京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doc
- 2025年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考试版).pdf VIP
- 暖通空调的设计手册.pdf VIP
-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学习策略.pptx VIP
- VMMORE微秒控制ISD300-GSD300-MSD300系220V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V2.3.pdf
- 颈动脉灌注机制济南脑科医院课件.pptx VIP
- 2025年毒品预防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西方音乐史(上)(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