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精神与现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现代启示
    摘要: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从儒家、道家、佛教的角度进行阐释。研究认为,儒家主张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道家最能体现自由精神,既有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也有对生命自由的终极探寻;佛教重在弘扬生命的主体性,强调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由此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西方遵从道德法则、主动和被动的自由等自由思想存在相通之处。 
  关键词:传统文化;自由;自律;儒家;道家;佛教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6
  [GK-2!-2] 
  提到自由,许多人认为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具有关于自由的丰富资源。“自由”一词,在汉代文献中就已出现,如《礼记?少仪》“请见不请退”一语,东汉郑玄注:“去止不敢自由。”《 礼记?曲礼》云:“帷薄之外不趋。”郑玄注:“不见尊者,行自由,不为容也,入则容。”赵歧《孟子章句》中也有“进退自由”的说法,成于汉末的古诗《孔雀东南飞》有诗句:“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等等。尽管古文献中“自由”的含义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自由并不完全一致,但不可否定,中国的传统经典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具有现代性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下面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大主干文化为例进行阐述。 
  一、儒家:从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它在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塑造者。从自由的层面来看,儒学有其独到的看法。 
  [HT5,4H][STHZ][KG-2](一)人的价值 
  [STBZ]夏商时期流行天命鬼神文化,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论语?泰伯》),相传他还发明了“禹步”,为当时的巫师效仿,用以召役鬼神。商人同样崇奉天命鬼神,《诗经?商颂?玄鸟》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建立强大的商朝,成为商人的始祖。这一传说正是商人信巫重鬼遗风的反映。商代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文字,其中有“帝”字,代表天帝、天命,如甲骨卜辞有“帝令其雨”“帝令其风”“帝其降祸”等等记载,“帝”为至上神,主宰天地变化乃至人间祸福,人的命运亦由其控制,毫无自由可言。 
  孔子创立儒家,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提出人应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如言:“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恭、宽、信、敏、惠曰仁。”(《论语?阳货》)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应该重视教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要协调好人际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人要具有远大理想:“士志于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人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三军可夺其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张岂之指出:“孔子以‘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完善、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等关于‘人’的学说。”[1]儒学是人学,很有道理。“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孔子确立了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儒学的出现,把人从天命鬼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在宇宙与社会的存在中获得了大的自由。 
  [HT5,4H][STHZ][KG-2](二)孔颜乐处 
  [STBZ]儒家强调道德修养,提倡“孔颜乐处”的精神。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并赞美安贫乐道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颜乐处显然非名利之乐。北宋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十五六岁时跟周敦颐问学,周敦颐令二程寻颜子所乐何事,二程认为“颜子独乐者,仁而已矣。”(《程氏外书》卷一)周敦颐则解释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通书?颜子第二十三章》)所谓“孔颜乐处”,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道德境界。人在对崇高的道德境界的追求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pdf
 - 图形创意(第二版)林家阳 高教 全套课件.pdf VIP
 - 社区网格员安全培训课件.ppt VIP
 -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pdf VIP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浙大)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十五五”档案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docx VIP
 -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案例与训练》 第七章 选择商业模式.pptx VIP
 - 国际快递实务 出境快件的检验检疫 PPT-海关快件监管流程.pptx VIP
 - 《老年人心理护理》精品课件——项目二 老年人认知变化及其应对.pptx
 - 一种硫化镉-硫铟锌异质结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