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史通学研究发轫之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陆史通学研究发轫之作

中国大陆《史通》学研究的发轫之作       [摘要]王嘉川著《清前〈史通〉学研究》,初步构建起较为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该书材料丰富,解析详尽,内容全面,主次分面,事义兼具,观点独到,对促进学界对《史通》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清前〈史通〉学研究》 研究体系 观点 材料 内容   [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065-02唐代刘知?姿?著《史通》,“是中国古代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对中国史学乃至思想、文化领域均产生过深远影响。(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页)自唐以来,学者们或研习,或评论,或采录,如此相沿不断,逐渐围绕《史通》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史通》学”。然因资料零散等种种原因,学界除对《史通》学形成过程中的少数人物和事件有过较多关注外,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一直付诸缺如,《史通》学也长期停留在人们的想像中。日前,扬州大学王嘉川教授《清前〈史通〉学研究》一书(下文简称《史通学》)出版,《史通》之学的真面目方才清晰地呈现在学界面前。   《史通学》一书除前言外共分六章,约55万字。前言部分介绍史通学研究的学术意义、本书的框架结构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首章介绍刘知?咨?平和《史通》的内容、宗旨和观点,以作为后文之铺垫。唐宋元时期的《史通》学分两章,明代《史通》学研究兴盛,成果多样,作者将其列在第四、五、六三章中分别阐述。笔者研读这部中国大陆第一部《史通》学研究著作,深为其宏观构架与精微探讨所折服,感触最深者,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起比较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   刘知?自?说自己撰著的《史通》内容十分丰富,但他绝不曾想到,后人对《史通》的认知与利用更为宽广。近现代以来,学者们谈到古代对《史通》的研究,对其专书专篇提到和评论的都较多,但真正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没有,对各书中零散谈到《史通》的内容就更少提到和研究。因而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除本书作者之外,还从未有人进行过思考。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史通》的刊刻与流布情况,《史通》所受到的各种褒贬评价情况,《史通》内容被作为研究资料引用情况,《史通》篇章被作为文章选录情况。其中前两个方面前人多有涉及,但后两个方面则极少有人涉及,而这两个方面,既是《史通》本身作为文献史料的价值的体现,也是它作为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典范的价值的表现,显然,如果缺少了这两部分内容,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到《史通》在后世的价值,而本书作者则对此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史通》学”研究框架,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就此而论,本书实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样本化研究作品。   二、材料丰富,解析详尽   对所涉材料“竭泽而渔”,向来是史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史通学》虽不能说已将所有材料一网打尽,但可以看出作者朝着这一理想迈进的努力。由该书附列参考文献可知,《史通学》参阅古籍250余种,其中不乏学界关注较少甚至从未寓目的古籍,再加上近今人著作43种,近今人论文47种,《史通学》参考文献总量在340种以上。丰富的文献资料是本书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保证,也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对于这些文献,作者并非机械罗列,而是条分缕析,做出评价。如第三章中“章如愚对刘知?缀汀妒吠ā返钠缆邸币徊糠郑?作者遍检章著《群书考索》《群书考索续集》《群书考索别集》,得到和《史通》相关材料九条,随之逐一评论,如“仅仅因为《史通》对《尚书》《春秋》等持有异议,便得出‘足以知子玄之学’的结论,等于是将刘知?滓还髯哟蛩懒恕保弧跋匀唬?章如愚对《史通》的性质并没有准确把握,是误把形式当成了宗旨”;“这是章如愚直接引用张唐英的观点来代替自己立论,旨在维护儒学”,等等。再如“焦?f对《史通》的批评”一目,作者对《焦氏笔乘》评论《史通》的文字逐条分析,并各自得出结论:“焦?f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知?壮7傅囊桓龃砦螅?就是往往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衡评古人,而不考虑他的标准是否符合古人实际”;“焦?f把自己对《史通》的评价定格在‘指摘前人’的形式问题上,只能说他并未把握《史通》的真谛”,等等。字数虽然不多,但均可称点睛之笔。类似的评价散见于全书各处,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力。   三、内容全面,主次分明   《史通》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注意,研习状况至为复杂。牵涉学者众多,其中论述较多者,在唐有刘肃、李肇、皇甫??、孙樵、柳璨、苏鄂,在宋有赞宁、孙何、张唐英、黄庭坚、吴缜、司马光、晁公武、陈振孙、章如愚、王应麟,在金有王若虚,在明有祝允明、杨慎、陆深、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