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治法在从络论治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
中医外治法在从络论治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
[摘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截肢率。笔者在临床过程中总结了糖尿病足溃疡中医治疗的特点,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足,整体和局部结合,内外兼治,创立拔毒祛瘀通络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足;从络论治;外治法;拔毒祛瘀通络膏药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a)-0182-0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大幅度提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笔者从络病学说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在中?t辨证基础上,采用拔毒祛瘀通络膏外敷于创面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可观,促进了患者创面愈合,降少了截肢率和患者的病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糖尿病足的认识
糖尿病足(DF)为现代病名,古代文献中并无此病名记载。大部分观点认为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并证“脱疽”的范畴,又名“脱痈”“筋疽”。“脱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曰:“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脱疽”的病因病机早在《素问?逆调论》篇就提出: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诸病源候论》指出:“脉痹”,则血凝不流,“血得温则宣流,得寒则凝结”;同时指出“脱疽”发病与脏腑、经络及卫气营血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1]。“此因平素厚味膏梁,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灼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其毒积于骨髓者,终为疽毒阴疮”,《外科正宗》又云“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其形骨枯筋纵,其秽异臭难辨,其命仙方难治”[2]。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表现为形体肥胖或消瘦,多食、多饮、多尿,倦怠乏力,远端肢体麻木、发凉、疼痛,可伴有间歇性跋行,或伴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严重者伴有静息痛,部分患者远端肢体组织溃烂、感染、坏疽,趾节脱落,形成糖尿病足溃疡。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研究
糖尿病足的病机不是单一固定的,发病多与湿、热、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气虚有关,其病变趋势为脉→皮→肌→筋→骨损害的慢性进行性病变[3]。病理产物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虚损密切相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的内在因素,加之外来邪气的多样性,使之形成了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的病机变化,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既有全身症状等内科方面的表现,又有局部症状等外科方面的表现。其病机有三期之分。早期:气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阳气虚衰,阳虚则阴寒凝滞,气血瘀滞,脉络闭阻,经脉筋骨失于濡养而致。中期:消渴日久则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肢体,气虚血滞,致湿瘀痰毒化生,败坏肢体[4]。晚期:体质素虚,肝肾俱虚,阴津亏损,燥热愈盛而水愈亏,水愈亏而热愈盛,日久则耗伤血中津液,导致血液浓稠,运行涩滞,渐聚成瘀。或津伤血燥而生风,故皮肤瘙痒,干燥甚至干裂,耗伤血中津液而瘀血内结,故皮肤颜色变黑伴有色素沉着。或肝失疏泄,津血疏布失常或运行障碍,津停为痰,痰在经络,直接阻滞脉中气血的运行,致使局部血滞为瘀。
对于糖尿病足的认识,总体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脉络瘀阻”,消渴阴虚燥热,日久耗气,气虚不能行血致瘀血痹阻脉络,久则肉腐成脓而发坏疽,因此“脉络瘀阻”为该病病机关键[5]。糖尿病的脉络损伤是诸多并发症的根源,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漫长的过程。叶天士曾描述为“久病必治络,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阴虚而血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络病学说即“久病入络”的学术体系,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得到发展,鼎盛于清代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病入络”说与“久痛入络”说,及其理、法、方、药。王清任为清代著名治瘀大家,其许多治瘀名方都受到当时盛行的络病学说的影响[6]。
3 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法应用
《医学源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清?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也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用的药物可以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辨证用药方法与内治的辨证用药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DF的主要表现是足部局部的异常。因此针对DF“外治”十分必要。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疲,久瘀入络。糖尿病足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瘀”为关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同名27124).doc VIP
- FIDIC合同条件下竣工结算审计.pdf VIP
- 长期健康团体医疗保险产品介绍.ppt VIP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十一周让诚信的光与友善点亮童年——爱身边每个人--养成教育.docx
- (高清版)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pdf VIP
- 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docx VIP
- 点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文物建筑勘查设计取费标准(2020版)(试行).pdf VIP
- 2024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机关及所属参公单位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原子物理学全本课件(褚圣麟,第一至第十章全部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