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应用
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
【摘 要】 中医外治对痹证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药源性疾病日益突出,中药薰洗、塌渍、贴敷、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普遍用于治疗痹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能明显增强疗效。通过文献学习,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痹证;应用;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5.021
痹证是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吴师机[2]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通过体外给药,作用于体表,起到就近驱邪、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痹证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中西医对痹证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痹证有着较高的认识,《内经》就已经提出了痹证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相关记载,为后世认识、研究痹证奠定了基础。如《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又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这是最早对痹证的病因和证候分类特点的记载。《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风寒湿三气杂合,而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则掣痛,湿多则重着。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充分说明痹证的形成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密不可分,是痹证的发病原因。《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气血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济生方?痹》曰:“皆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医学入门》也提及“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入”。说明正气不足是痹证的内在发病因素和病变的基础,而气血运行不畅则是痹证的主要病理环节。后世医家对该病也有丰富的认知。中医鼻祖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对“痹证”部分表现进行辨证论治;《中藏经》提出“腰膝不遂,四肢不仁”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证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并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中医痹证包含的病种很多,除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风湿热、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常见的骨与关节疾病外,还包含一些累及关节而出现痹证证候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等;另外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各类颈肩腰腿痛均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这些病证大都缠绵难愈,需长期治疗,不仅占用了大量医药资源,耗费了大量医药费用,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治疗这些病证最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2 中医外治法治疗痹证机制
中医外治法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所载“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最早记录了用针刺治疗本病的方法。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及了以“汤、熨、针、石”等法治疗痹证,充分说明了外治法在痹证中的重要性。传统医学也认为外治和内治用药机制相同,如《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必如内治者……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以与内治疗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说明外治是一种可靠的治病方法,只是与内治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明代名医徐大椿在中医典籍《医学源流论?薄贴论》中就提出:“汤药不足尽病,人之疾病,由外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必服药乃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认为中药外用治疗痹证效果优于内服。这些都说明中医外治法能与内治法并重、并行,能弥补内治法的不足。但中医外治法疗效与所用药物透皮吸收能力有关,这与药物性能、气味、归经密切相关,《医宗金鉴》则认为中药外用时“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另外,中医外治法所用药物多用辛辣芳香、气味浓烈的窜透性药物和活血化瘀力强的药物促进透皮和疏通经络、脏腑,所谓“假猛药、生药、香药率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这也是中药内病外治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络是人体气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陀螺》课文原文及练习题.doc VIP
-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策略暨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建设课件.pptx
- 力士乐A6VM变量马达6系列样本资料和特性.pdf VIP
- 《鲁迅的生平》课件.ppt VIP
- 美国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7).光学测试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生成.docx VIP
- 大型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126页).pptx VIP
- 单位工作收入证明范文.docx VIP
- 环卫保洁项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6).Phasics软件在不同光学测试场景的应用实例.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