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骨画对水彩画教学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没骨画对水彩画教学启示

中国没骨画对水彩画教学的启示   【内容摘要】以往较为单一化的水彩画教学方式,基本围绕本专业的学习为主,对开拓学生在艺术创作上的视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者认为,需要触类旁通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文章以中国没骨画为研究对象,并与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进行对比,以探索对水彩画有所增益的地方。   【关键词】没骨画 水彩画 借鉴 融会贯通   在水彩画教学中,笔者认为,除了写生课堂上的示范、对国内外水彩画佳作赏析外,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对跨专业的学习与借鉴。在没骨画年代,虽然没有水彩画技法,但没骨画画家们就已经懂得利用水墨的明暗法和色彩的晕染描绘物象,与水彩画的湿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的相互融通,对学生在水彩画探索的道路上或会带来新的启示。因此,应鼓励学生尝试在借鉴本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寻求水彩画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水彩画种源自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淡彩草图,丢勒描绘动植物、风景等画作,都是运用水彩画作为记录物象的工具。其后,佛兰德斯地区画家鲁本斯、凡?代克等对水彩画也有所涉及。18世纪前的水彩画,基本是在带有线描的素描稿上敷以淡彩。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水彩画在英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从最初的“风土地形图”功能,过渡到更具艺术价值的风景水彩画,涌现了众多水彩画风景大师,如保罗?桑德比、汤姆斯?格尔丁等,使水彩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种。他们大胆革新对户外光色运用,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与技巧不断得到完善。特别是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新的艺术思潮让艺术家们从怀古倾向中抽离出来,用抒情主义凸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自我感情的表达,在作画方法上更倾向于“直接用色彩作画”,这是水彩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约翰?康斯泰布尔以及美国画家惠斯勒等,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创作魅力。此时,欧洲大陆水彩画艺术也逐渐风靡起来,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弗里德里希、法国印象派画家群体等都尝试使用水彩画工具进行写生和创作。水彩画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主流画种,其发展更趋于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探索。   纵观水彩画的发展,从最初的记录功能演变到一门独立的画种,表现手法日渐丰富。湿画法便是其一,其特点是充分运用水色的自然晕染,透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英国绘画大师透纳的作品《镇上河边的日落》(图1),通过充满生气的运笔,使观者在水色交融中仿佛置身于景象的氛围里。美国绘画大师萨金特对湿画法的运用同样发挥到了极致,其作品《贡多拉船上的简》(图2)利用水的流动润泽概括画面,特别是画中女子的神韵,面部的含蓄温润以及大色块自然的衔接,无不体现出他对湿画法运用的独到之处。随着湿画法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些现代水彩画家绘画观念中重要的体现,如美国画家莫里斯?普雷德加斯特,在他的《威尼斯节日的夜晚》(图3)中,用湿画法所呈现的图像,让人感到一种亦幻亦真的神秘感,深蓝夜色中隐藏的星点暖光彼此交融在一起,有种半抽象的视觉效果。美国画家查尔斯?德穆斯在画作《鱼系列NO.1》(图4)中更注重画面的意趣并趋于平面化,结合水彩画独特的偶然效果,颜色在水的流动中聚散碰撞,灵动随性。以上列举的几位画家,对水彩画湿画法有着不同的演绎,大大增强了湿画法的表现力。   一般来说,水彩画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研究学习较多,对其他画种的了解相对较少,比如本文涉及到的中国没骨画。笔者认为,学生在了解没骨画作品之前,首先要知道没骨画的定义:没――隐没,骨――勾勒轮廓线条之笔法。没骨画的特色是以淡墨或色彩晕染,营造凹凸的立体感,画中虽不现线条,但风姿卓越。南朝张僧繇画山水,始创以水墨分阴阳凹凸,为没骨画之滥觞。唐代画家杨?N,据传继承张僧繇,擅长没骨山水,但无作品传世。北宋画家徐崇嗣创花鸟没骨法,仍运用线条描绘,但以色彩覆盖之(藏线叠色法――线与面的交叠),尚非纯粹之没骨画法。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徐崇嗣之“没骨图”,实为芍药花之别称,故后人将没骨花画误植为徐崇嗣所创。   学生从没骨画的发展脉络及衍化中,可了解不同时期代表画家的风貌,如北宋石恪,南宋梁楷、法常,运用减笔泼墨画,形成线与面的交融,为现代水墨之滥觞。明代徐渭的文人墨戏(图5),开创水墨大写意,引领近代国画的革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是中国画的革新者,也是中国画的象征主义者,石涛(图6)为中国画的新意象主义者。清初的恽寿平是没骨画成熟期的代表画家,他直接以色彩渲染造型,不须借助线条,但存线条之骨力。清末的居巢、居廉(图7),他们的创撞水、撞粉法,大大丰富了没骨画的技法。   尽管水彩画湿画法与没骨画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有所不同,但在画面效果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禁让人联想到没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无受到水彩画湿画法的影响?对于水彩画传入中国的时间,本文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水彩画作为欧洲主要画种之一,随着传教士的传播,在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