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回顾评价与展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回顾评价与展望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回顾、评价与展望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会议记录和深度访谈等多类型数据采集,对当代中国主题公园2000年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经历了2000年以前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普遍呈现出“一年兴,二年盛,三年衰,四年败”的短生命周期特征。进入21世纪,主题公园呈现出整体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开发和建设规模巨大,主题类型和区位分布更具多样性,文化再现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与城市、区域发展的一体化等重要特征。但与此同时,正在面临土地管制、激烈竞争等诸多问题的挑战。研究发现:(1)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诠释了Livingstone“将进步置于地方”的地理学论断。“迪士尼的进步”及其在中国的扩散,围绕2000年前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本土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用途。(2)主题公园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一体化,特别是宜居宜游城市建设,为新型城市化,抑或城市的转型或文化复苏、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3)主题公园的发展及其演化对外部空间的溢出效应,会对旅游的区域影响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比如空间外部性和旅游空间乘数。最后探讨了主题公园的城市化与城市的主题公园化,揭示了当代城市与主题公园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主题公园;旅游地生命周期;宜居宜游城市;外部效应;空间乘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15)08-0115-12   引言   主题公园是根据一个共同的或一系列的主题设计,结合了景观、环境、游乐设施、表演和展览等内容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体现了人类对于休闲偏好的重要转向。欧美主题公园往往围绕卡通人物、童话故事等人为想象创造出来,日益模糊的真实与非真实界限,极度夸张的时空压缩现象,强势冲击的去差异化发展等,使其具有极强的后现代性。美国、日本的主题公园研究显示,主题公园的独特创意、大规模投资的发展方式打破了传统资源基础型的一般旅游发展模式,在提高地区知名度,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球主题公园指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最大的25家主题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就高达2.06亿人次,约占全球范围内游客接待量(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的3%,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法国、香港、韩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地区;中国大陆地区的深圳东部华侨城上榜,位列第25位。   Livingstone将“将进步置于地方(puttingprogress in its place)”深植于特定的事件、时间、地方和特定的文化和政治用途。迪士尼乐园起源于美国,但其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其起源和空间扩散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法国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均从一开始的“梦想成真”而迅速转变为“以之羞愧”。主题公园在中国的扩散,经历了2000年以前的“一年兴,二年盛,三年衰,四年败”的短生命周期现象,导致一个时期有一个论调,认为中国不需要、也不应该发展主题公园。而进入21世纪,主题公园又经历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以“旅游+房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在解决主题公园投资瓶颈、拉动土地快速增值中,受到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偏爱。   本文试图理解主题公园和“迪士尼的进步”在中国的扩散及其演化特征,对以2000年节点划分的前、后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作比较。之所以选择2000年作为划分节点,源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题公园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正如华侨城集团前CEO兼总裁任克雷认为,在中国主题公园从1990年到2000年,是它的开创期和探索期;2000年到2010年是它的自觉发展期,投资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回顾、评价和展望之前,进行了文献分析。文献分析主要以本土学者为主,从而研究和探索“迪士尼的进步”在中国如何被解读和重构。以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检索条件要求文章题目包含主题公园,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156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0月29日。分析显示:(1)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以2006-2010年期间最多。2000年以前,学科体系尚未系统建立,学术研究严重滞后于同时期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第一轮开发。(2)发文期刊主要集中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CSSCI期刊,保继刚、董观志等学者发文相对较多。(3)2000年后发文数量上升,但总体偏少,以定性和理念探讨为主。主题公园投资建设的企业行为使得数据获取极为困难,进而又制约了研究方法的选择。部分定量研究往往局限于游客行为和市场预测。(4)研究案例以华侨城、方特欢乐世界为主,宏观整体研究基本匮乏,这使得学术研究又严重滞后于2000年以后的第二轮开发。主题公园研究整体偏少,表明城市学者主要将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