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产主要药用石斛鉴别研究进展
云南产主要药用石斛的鉴别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云南境内石斛除了《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外,其他品种应用也较广泛,为规范石斛市场,区别药用石斛的良莠。方法:对主产药用石斛已有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DNA分子鉴别等方法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总结综合鉴别方法,为区别石斛属药材及其混淆品提供有效手段。结果:性状可鉴别伪品,但同科属的近似品种则需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DNA分子鉴别。结论:石斛类药材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利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是解决石斛品种混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药用石斛;鉴别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R39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1-0049-02
Abstract:
Keywords:
[JP+1]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2015版)中收载的石斛为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 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单列品种[1]。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过度采挖利用,我国已将石斛列为濒危植物品种之一。因其作用广泛,被逐渐重视,近些年来,以石斛为原料开发的保健品日益增多,但不同种类石斛药用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导致其药理作用和价格差异比较悬殊。目前市售石斛品种混乱,各种伪劣混品充斥市场,甚至兰科石豆兰属(Bulbophyllum)、金石斛属(Flictdngeda)和石仙桃属(Pholidota)的不少伪品也作“石斛”在市场上流通,致使石斛成为种源最为混乱的药材之一[2]。因此,石斛的鉴别研究对于保护优质石斛、净化石斛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JP]
1药用石斛的鉴别研究
现阶段石斛的鉴别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DNA分子鉴别等方法,经查阅文献得知,将主要药用石斛属植物的鉴别研究进展归纳如表1。
2讨论
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很高的开发、利用空间。近年来,除了性状显微鉴定别法外,光谱、色谱以及DNA分子鉴别等多种鉴别方法均已用于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研究表明,我国在药用石斛鉴别研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以及DNA分子鉴别等方面,但有关紫外光谱法的报道较少;紫外光谱法鉴别灵敏度高、精准度好、操作方便简单,因此有必要在此方法加强对石斛的鉴别研究,使药用石斛鉴别方法更加系统、完整。同时,也应注重不同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对每一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到优缺互补,建立快捷、稳定、准确、实用的药用石斛综合鉴别方法,以解决药用石斛的鉴别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2015:92-93.
[2]白音.药用石斛鉴定方法的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3]赵兴蕊.云南保山地区十种常见石斛的生药学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3.
[4]李涛,何璇.石斛属27种药用植物的性状鉴定特征比较[J].华西药学杂志,2016,01:54-57.
[5]李学农.常用中药石斛显微鉴别[J].海峡药学,2008,03:84-85.
[6]李满飞,徐国钧,徐珞珊,等.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Ⅲ[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6,03:183-185,241-242.
[7]马国祥,徐国钧,徐珞珊,等.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Ⅳ[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03:134-138.
[8]徐珞珊,徐国钧,沙文兰,等.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Ⅰ[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0,02:1-4,97-99.
[9]白音,包英华,王文全.石斛属植物及其混淆品的茎表皮细胞特征及其鉴别价值[J].中草药,2011,03:593-597.
[10]解爱华.不同品种石斛的性状和鉴别[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03:57-58.
[11]刘学平,汤明辉,戴涌,等.中药石斛类粉末的显微鉴定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03:148-151.
[12]包英华,潘超美,白音.3种药用石斛鉴别特征的综合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12-117.
[13]卢海先.5种正品石斛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4,05:96-97.
[14]徐蓓,杨莉,陈崇崇,等.黄草类石斛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10,02:99-103.
[15]许莉,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