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苯甲酰甲烷合成工艺优化与改进研究
二苯甲酰甲烷合成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摘 要: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使用固体NaOH替代固体甲醇钠作为碱性催化剂,由苯乙酮和苯甲酸甲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二苯甲酰甲烷。本研究详细对比了原工艺与新工艺的配比及转化率;并对工艺改进后的经济效益、安全、节能环保及成本分析做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固体NaOH;碱性催化剂;经济效益;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3.023
1 概述
二苯甲酰甲烷属于β―二酮类有机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和抗初期着色能力。其工业化生产使过去广泛使用的铅盐、镉盐稳定剂被复合钙、锌稳定剂所取代,极大地减少铅在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残留,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安徽某化工股份公司年产4000T二苯甲酰甲烷,本产品工艺技术较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但原工艺使用固体甲醇钠做催化剂,生产成本高,安全技术要求高,存在储存使用的安全隐患,能源消耗大,且后续的混合溶剂的分离处理难度大,环保废水处理量大等问题。本次开展实验室小试及后续的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选用固体氢氧化钠替代固体甲醇钠,通过不同配比的试验研究,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该工艺,为新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原工业化生产工艺为:以固体甲醇钠做催化剂,苯乙酮与苯甲酸甲酯在二甲苯为溶剂下进行克莱森?s合反应,得到二苯甲酰甲烷。因固体甲醇钠粉末易燃易爆,遇水极易分解,故在投加前溶剂必须先脱水,降温至35℃后在氮气保护下投加固体甲醇钠,反应过程必须氮气保护,使用固体甲醇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动力消耗大。
工业化生产摩尔比为苯乙酮:苯甲酸甲酯:固体甲醇钠=1:1.2:1.29,产品平均一次收率在80%,母液回收后综合收率在85.5%。
2 小试方案的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2.1 方案设计
(1)方案一:直接采用固体氢氧化钠替代固体甲醇钠,摩尔比参照原工艺不变,反应所得甲醇量减少一半,反应蒸出混合溶剂会有所降低,故对二甲苯溶剂投加量适当减少。反应温度、滴加时间及保温时间不变,考察产品一次收率、综合收率及产品质量指标情况。
(2)方案二:摩尔比调整为苯乙酮:苯甲酸甲酯:固体氢氧化钠=1:1.25:1.29;
方案三:调整为:1:1.3:1.29;方案四:调整为:1:1.35:1.29;方案五:调整为:1:1.25:1.35;上述方案每种各做三批。
(3) 反应方程式:
本次试验投料量按方案一备料,其它试验方案以本次为基准,苯乙酮投料量不变,其它按摩尔比进行调整。具体实验步骤省略。
对上述实验各批次的一次产品及二次母液回收后精制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方案四,一次收率及综合收率最高,且质量符合要求。根据方案四的配比,我们在大生产中试验三批。一次平均收率在78.9%,综合收率在85%,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2 可行性论证
通过实验室的小试试验证明,使用固体氢氧化钠替代固体甲醇钠,是完全可行的,并采用优选方案进行工业化大生产,达到并超过原有工艺的收率,且质量符合要求。根据小试及大生产的实际结果,证明采用固体氢氧化钠替代固体甲醇钠做碱性催化剂,所得产品质量稳定,收率接近原有工艺水平。该方案确实可行。
新大生产工艺为:
反应釜加入3000L二甲苯溶剂,投加固体氢氧化钠215Kg,开启搅拌,升温至133℃,蒸出低馏份水份;再加入苯甲酸甲酯765Kg,继续升温至137℃,开始滴加苯乙酮500Kg,四小时滴加结束,保持反应温度在137-139℃,随着苯乙酮的滴加,料液渐渐变浓稠,反应过程移除副产物甲醇,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蒸出甲醇、二甲苯混合溶剂。滴加结束后保温2小时。待基本无馏出物时,反应结束。
新工艺与原工艺对比:溶剂用量减少500L,溶剂消耗下降5%;省去溶剂加热负压脱水过程,省去冷却降温过程;使用氢氧化钠替代固体甲醇钠做催化剂,省去氮气保护;该步缩合反应工艺时间每批减少3小时;混合溶剂量减少约500L,酸化岗位盐酸每批减少300Kg。苯甲酸甲酯每批多使用85Kg,多耗用的苯甲酸甲酯可回收,回收率80%,回收成本每吨500元。
3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实验室小试及工业化大生产的验证,证明新工艺产率稳定可靠,且生产成本下降明显,新催化剂更加安全高效,混合溶剂量减少一半,降低混合溶剂的回收难度,缩短缩合生产时间,减少盐酸用量,减少环保废水产生量,降低环保运行费用,水、电、蒸汽能源消耗下降明显。
原工艺与新工艺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情况,按照年产4000吨计算。初步估算经济效益如下:
(1)原工艺产率按照85.5%计算,年消耗苯乙酮2506吨(单价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堂用餐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中建八局《质量标准化系列做法(主体结构工程)》2022年.pptx VIP
- TD_T 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pdf VIP
- 粤人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view1 Reading and writing 课件.pptx VIP
- 离散数学崔艳荣习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会与他人交往 (2).pptx VIP
- 《水力发电》课件.pptx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新风系统入门培训资料.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