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和教育的同病相怜说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医和教育的同病相怜说起   中医,作为国学之重要一脉,我略有兴趣。去年,某一天开车途中,偶尔听到著名主持人梁冬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先生在《国学堂?中医太美》节目谈《黄帝内经》,以一个小时的时间只谈了“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二十四个字。我当时惊叹的是中文之博大浩渺,以这二十四个字足以囊括人之一生,还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多一字不多,少一字不少;惭愧自己“认字而不识字”,在徐先生那里一个字几乎可以讲一天:在文字学上、中医学上的渊源、例用、涵义,借喻,延伸,等等。(所以,回头还看了百余天的甲骨文、小篆、金文,整理了“一字一理”系列,这是后话,暂且不论。)以这样的速度计,主持人笑曰,讲完《黄帝内经》得有三十三年!所以最终只选择了“上古天真论”、“金匮真言论”、“异法方宜论”和“四气调神大论”四篇,从年头讲到年尾,足足一年矣。于是,我录制成集,没事就放在车上享受。   可惜的是,随着内容之深入,徐先生讲文字变得少了,多是中医之虚实、表里、阴阳之论,以及经络、脏腑、气血之说,手上又没有图卦,渐渐不大能懂,所以,心里由盼望着讲解文字,开始稍微涉及些中医理论,或者说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知道不要违逆天时节律,不要肆意妄情,不要反道强为,所以,一直有的晚睡习惯渐渐有所纠正,饮食上也颇多注意,也算是心有所悟吧。   话说回来,我是一名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而如今的教育现状,并非如意。虽说大道如砥,但道之颓废,心之不古,个个妄想“成而登天”,一步成事,所以只重术术而陷入应试的功利怪圈。今天的你我倾轧和骄横蛮干已是司空见惯了,方今更有教育产业化、流水线之说,实在可叹――这也就无怪乎类似有“钱学森之问”的悲怆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医者意也”,医生和教师是有某种共通性的;所面对的,也都是活生生的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关人的工作,只是,一个重身体,一个重精神。   从中医中,也能一窥我们教育的境况。近代以后,随着西学渐起,国学势衰,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于是,就有人提出“国学”的概念,意欲重振而后发,这在满世界建立的“孔子学院”上,可见一斑。而西医素以“科学”著,中医以“精气神”之形而上的学说,被某些人讥为“伪科学”。其实,通过真理的道路不止一条,艺术、宗教,都是――又何必要纠结于是不是科学呢?况且,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其历史不过数百年,那几千年流承下来的中医,当然就不是科学了。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中医的确不及西医发达。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西医打败了中医,恐怕不是,而是中医自己打败了自己,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教育打败了中医。   非常感慨,说到这里,教育又和中医成了一体。我听人说,那些讥笑和攻击中医的人,其实都是懂中医的,甚至自己就是医生;倒是那些不懂中医的人,天天在为中医义愤填膺地摇旗呐喊。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他们满眼看到的都是纸上谈兵的庸医,有些人阴阳不辨,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自己更不会练气养生,只是死记一些药方,靠着运气,惨淡经营;还有人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不要误入歧途,虚度光阴。也就是说,那些攻击的人,并不是信口胡言,恶意诽谤,很多人还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毕竟还有说真话的勇气,而这个,却不是人人都做得到。问题的核心是,如今的时代,真正的中医,除了世传等家族因素外,实在是凤毛麟角。我们教师中,按水品不一,可分有教授级、特级、高级、中级、二级等,当然,这都是体制内的分法。在中医的传统之中,我听闻有治未病的道医、技术精湛的术医、糊口饭吃的庸医和专门败坏中医名声的柴医。那些诅咒中医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被庸医或柴医忽悠,哪里见过术医?道医更有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中医是欺世盗名之说由此肇始。   这样的境况,和建国后的中医教育有关,一方面废除了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改为“科学的”班级授课制,师生之间失去了原有建立在口耳相授基础上的传授方式;另一方面,由满腹经纶却缺乏实战经验的医学博士组织教材,搞大跃进式的突击,短短时间就汇编、撰写、印刷成全国通行的“权威”教材,而传统医典,如《黄帝内经》等,只能成为选修用书(一定程度上,这又和大家读不懂自己老祖宗的文字――文言文有关,说起来,又是可叹),而且上课的老师是不是冬烘先生还很难说。更为可笑的是,凡是学西医的人,没有必要学中医;而凡是学中医的人,必须得学西医,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就出现了中医大夫常常开西药的情况。此外,大学教育中,还有一大堆的英语、计算要考级,还有政治课需要背诵,所以,教育结果就可想而知了。“60年多来,中国的中医学院中从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中医”,有人如是说。虽然比较夸张,不足为信,但的的确确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窘境,也惊人地和中国的文化教育遭遇相似,两者被人诟病也实在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网上有篇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