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深层结构探究中美隐私观差异
从文化的深层结构探究中美隐私观差异
[摘要]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地处不同大陆的国家在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关的隐私观差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本文对两国不同的隐私观作了对比分析,并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去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文化;隐私;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87 [本刊网址]http://
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在一种文化中,人们坦然地面对老年的来临,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人们则惧怕老年的来临;在一种文化中,人们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把谦虚看成是无能的表现。中国和美国两国语言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人们的风俗习惯也迥然不同,这两个国家在隐私观的方面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这些隐私观差异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在解释这些不同的文化现象时将从深层文化这个纬度进行探究分析。
一、中美隐私观差异
朗文当代英语高级字典对“隐私”的定义是这样的(1)不受干扰的独处状态;(2)隐私,隐秘。而“隐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很明显,在英文和中文中“privacy并不对等。顾嘉祖指出:“英语中的隐私的内容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任何私人的事,不论大小,重要与否,都是隐私,从不局限于个人的隐秘。”由于文化差异,在我们中国人眼中看来习以为常的行为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一种禁忌。
美国著名诗人Robert Frost的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诗歌《修墙》中有一句话:高墙有睦邻(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这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私人空间的尊重,体现了美国人的隐私观。西方的一条重要信条“家就是城堡(My home is mycastle)”,不经允许绝不能进入别人的领地。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隐私在美国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的,有道德的人是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肚里没邪事,不怕冷风吹’。”在中国的群体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人隐私处于次要地位。“对于隐私的渴望程度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文化中十分重视隐私保护,有着更多的隐私需求。”在美国,违背隐私原则的人是令人讨厌的,很难融入美国社会。
美国人和中??人对私人空间的态度不同。在美国不经允许就进入他人的房子可能会面临盗窃罪,私闯民宅等指控。美国政府颁布了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如1974年的《隐私法》。在中国文化中对于隐私的注重程度远远没有美国人的那样,一直以来隐私权在中国的法律中是空白,直到1988年法律条文上才有了关于隐私权的内容,但很少中国人真正会为这些在中国文化中看来微不足道的事请求法律保护。
“在美国人们需要很大的私人空间,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是二到四英寸。”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变化。“排队购买物品或乘坐公车、电梯时,美国人会避免和陌生人挨得太近,他们需要一段空间距离来保护周围那块无形无影的领地。”当他们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显得冷淡或面露愠色。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地铁站里,中国人往往簇拥在一起,在中国这样的群体文化中,这样的场景是生活的一部分。
美国人十分注重私人信息的保护。在美国询问年龄是禁忌,特别是女士的年龄。对女性来说,老年意味着容颜老却。年老意味着活力的减退,孤独和惨淡。同样也不能询问薪水,婚姻状况,在跨文化交际时要注意避免问这类问题。在中国又是一派别样的情景。袁自聪曾提到《上帝也有隐私》文中记述了一位艺术家追问工厂女工的情况。他热情地问女工是否结过婚,结过几次婚,是第几次结婚,是否有孩子,有几个孩子。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隐私既不敏感也不顾忌的态度。顾嘉祖指出“中国人问年龄,工资等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西方人的好奇,多半是一种将谈话继续下去的方式或更多的是一种对谈话对方友好的表示。”
二、文化和文化的深层结构
许力生曾提到R?Kohls对文化的定义。R?Kohls认为“文化指的是一特定人群总体的生活方式”。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力很大,人的一言一行无不表达一种文化,受到文化的制约。教师教学时不能只把一些外露的、物质性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却忽略了现象背后更抽象、埋藏更深的东西。跨文化交际学科中不得不讨论的一个问题,即“文化的深层结构”,又被称为“深层文化”。
关于深层文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做过研究,他们对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进行了区分,指出了深层文化的影响。Samovar指出“文化的深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