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视角解读京华烟云中中国英语
从文化视角解读《京华烟云》中的“中国英语”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在传播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个地方文化的影响,产生所谓的“本土化”。在英语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英语”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中国英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将从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这四个方面对《京华烟云》所呈现的“中国英语”进行解读,希望能为“中国英语”的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英语”;文化;《京华烟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190-03
一、中国英语
(一)“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
最早提出“中国英语”概念的是葛传■先生(1980)。他指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五四运动”、“四个现代化”(imperial examinations, May Fourth Movement, Four modernizati-
ons)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 China English。葛传■先生的这个提法对“中国英语”现象进行了肯定,认为这些英文表达法都是正确的。黄金祺(1988)和贾德霖(1990)分别以“汉化英语”和“汉式英语”对“中国英语”的存在进行了肯定。汪榕培(1991)把“中国英语”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英语变体。李文中(1993)、贾冠杰(1997)等对 “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都持肯定的态度。罗运芝(1998)指出:“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它已呈现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有责任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推进“中国英语”的发展,而不是挑剔。
(二)“中国英语”的定义
关于“中国英语”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汪榕培(1991)将其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建议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贾冠杰、向明友(1997)主张把“中国英语”正名为:操汉语的人们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高超(2006)则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描述中国英语。从广义上讲,“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使用的英语,一方面包括英语的共核部分,另一方面则包括中国本土化英语的特征;从狭义上讲,它是带有典型中国特色,用来表述中国社会文化的英语。
由此看出,“中国英语”的定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成果的积累不断趋向于成熟。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标准英语或规范英语为载体来表达中国特色。
二、林语堂与《京华烟云》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现代作家和学者,林语堂用他娴熟精湛的英语功底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在西方国家眼里,这些作品被看作是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述。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作为林语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修养。
林语堂《京华烟云 》的巨大成功主要归结于他以现代英语为载体,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为背景,向西方读者勾画了一幅关于中国现代社会风貌的画卷。这部巨著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又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佳作。
三、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文化所包含的社会习俗、制度、宗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形式。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的定义和分类有着不同的观点,因此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奈达(1993)将文化划分为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本文将采用此划分方式,从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四方面对《京华烟云》中的“中国英语”进行解读。
四、《京华烟云》与“中国英语”
(一)语言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可以体现不同的文化特征。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典型的中国特色语言。例如,“living, I shall be a Tseng family person; dead, I shall be a Tseng family ghost”( 生是曾家人,死是曾家鬼);“wash the dust”(接风洗尘);“Children should have ears and 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业安全生产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1.2掌握广西壮族服饰元素及特点(课件)《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与创意设计》.pptx VIP
-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范.pdf VIP
- 创伤(救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47_DLT 584-201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pdf VIP
- 基于FAP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及心肌纤维化药物筛选方法.pdf VIP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材料.doc VIP
- 中国设施农业的减碳增汇效应分析——基于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小学体育与健康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二年级全一册《第四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教学设计 .pdf
- GB50270-201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