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视角解读我团长我团
从文化视角解读《我的团长我的团》
如今的荧屏,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已频繁走入观众的视野,从几年前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士兵突击》、《中国兄弟连》以及今天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让许多观众眼睛发亮,并且百看不厌,其根本不仅是观众对火爆战争场面的视觉冲击消费以及演员表演水平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这些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为和平年代的观众带来的“战争文化奇观”,正反映出观众对中国再次崛起的强烈渴望,从而使荧屏战争剧能长盛不衰。本文以最近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缩写为《团长》)为文本,分析该剧如何从一部战争剧集而演变为媒体奇观的过程。
《团长》与媒体奇观
道格拉斯?凯尔纳在法国理论家盖?德堡的基础上将媒体奇观定义为:“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
《团长》的首播掀起了中国3月荧屏的新一轮“乱战”奇观。这部剧集由于其汇集了诸多“卖点”和意外,已经超出电视剧的娱乐性,逐渐演变成一场“媒体奇观”。《团长》这部电视剧,在拍摄时就因人员伤亡等一系列意外事件引起人们关注,到后来一集卖出100万元的“天价”、大热剧《士兵突击》“原班人马集结”的卖点、“康剧”的品牌效应、国内独创的电视剧首映式红地毯,诸多“卖点的炒作”使之未映先红。乃至正式播出时,4家卫视更是明争暗斗,各出奇招,形成零点抢播、重新剪辑、滚动播出的混乱局面,各大卫视为了《团长》不惜撕破脸皮,甚至最终惊动了国家广电总局,联合23家卫视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本剧可以说是给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
当《团长》竞播风波逐渐平息,对于电视剧本身的关注开始逐渐增多,《团长》的剧情、人物形象、台词、故事背景、道具、服装等都成了网上与网下争议的热点。这部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中缅边境的一群溃兵为主角的电视剧,自播出后就一直站在争端的风口浪尖上,对于该剧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网络上“鲜花”与“板砖”齐飞,创造了新的“媒体奇观”。不仅网络上网民纷纷表明自己的观点,连文化界对该剧也是争论不休。
“媒体文化为性别文化、社会认可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时尚提供范式,它也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偶像”。①正如康洪雷前作《士兵突击》所引发的一股“士兵热”或是“突击热”,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一部流行电视剧的范畴。可以说,“许三多”的成功就在于冲出了电视剧,走入了娱乐圈,进而演变为一个符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中国观众对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的认可,则成为涉及大众审美取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话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系副教授白小易认为,康洪雷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士兵突击》,塑造的人物都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形象契合了当下人们对于信仰、执著和正直等美德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社会集体寻幻心理。
从以上意义而言,《团长》的确又是一新的“媒体奇观”,它不仅在于引发中国电视剧市场为争夺收视率的“乱战”奇观,同时它又创造出新的文化奇观,引发了受众对该剧的多重解读与阐释,争议的实质源于《团长》文本中蕴涵诸多的关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文化隐喻。
《团长》的文化隐喻
《团长》与现代性/后现代性。《团长》用后现代的艺术表现方式重新阐释了现代性的内核,既契合了受众对多元价值的追寻,迎合了受众对主旋律叙事与“高大全”英雄主义的消解与对抗;同时又塑造出爱国主义与新英雄主义的范式,消融了崇高与卑微、正与邪、善于恶的二元对立观。
《团长》塑造的黑黝黝的造型,破烂的服装,凌乱的剪辑,饱受观众指责。《团长》颠覆了人们对抗战影视剧的固有观念,挑战了他们的审美心理,让习惯了传统战争片的样式、习惯了一个或几个正面的英雄形象、习惯了正义之师凯歌还朝、民众夹道欢呼的观众大跌眼镜。“团长”和他的士兵们,自始至终,保持着兵痞的服装、发型、做派和语言,康洪雷挑战观众对抗战英雄人物的刻板成见,以至于部分观众发出“看不懂”的质疑。
其实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主题在此剧中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这些英雄不总是怀有坚定的信仰、不总是保持一种壮怀激烈于始终,而是一群在无数失败中迷失自己、失去了梦想的普通人,他们常常是矛盾的、软弱的,甚至是麻木的,他们日常的卑贱与懦弱,与他们关键时刻的英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更凸显“英雄”异于常人之处。《团长》运用去本质主义的手法消解了传统的英雄形象,使英雄回归于“人性”,传达给观众一个浅显的道理:英雄不是天生,英雄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这并不是《团长》剧的独创,回顾近几年的战争题材影视剧,姜大牙、李云龙、常发等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