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中西迥异文化及交际模式.docVIP

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中西迥异文化及交际模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中西迥异文化及交际模式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中西迥异的文化及交际模式   【摘 要】世界观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整体看法,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到人们特有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交际方式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本文试从中西方世界观的哲学根源入手,阐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以及古希腊天人相分思想对中西方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及交际方式、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中西迥异的文化与交际模式背后的哲学根源,从而为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世界观 文化 交际模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2-0016-02      【Abstract】Worldview reflects the people’s view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but also deeply affects people’s unique cognitive models, value orientation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social live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root of both Chinese world outlook and Western world outlook,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entative study on th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ancient Greek belief of “the distinctiveness of Heaven and Man”, and furthermore, explores tremendous influence of those distinctive thoughts on their separate cognitive models, value orientation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social lives. Through exploration of philosophical root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mmunicative patterns, the article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provides enlightening insight to th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Worldview Cultures Communicative patterns      一、引 言      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指出:“世界观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如何认识宇宙,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一问题和价值观紧密相关,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起到同样的支配作用。”[1]总的来说,在世界观方面,东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都认为世界是由相互对立、独立的两部分组成。而古代中国哲学家,以老子为代表,早在《道德经》中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本文试从中西方世界观的对比分析入手,试探性地研究了世界观对认知模式、价值取向、交际模式与社会行为的影响。旨在阐释每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深刻根源。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中西方人的交流及认知方式,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良性发展。      二、古希腊对世界的两分法及中国古代“和”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根基。其哲学思想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它对世界划分中所蕴含的对立思想。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把任何事物说成是有“质料”和“形式”两部分组成;笛卡尔以“身心二元论”奠定了其哲学理论基础;黑格尔也在其哲学体系中提出了“真实对象”与“绝对精神”的概念。哲学家对世界划分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思想中都存在着一种对立、独立、矛盾的思想。   而中国古代哲学,早在《易经》中的阴阳转化学说便奠定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四大学派的思想基础。以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学派的宗旨,阐述各自的思想理念。[2]就《道德经》中“道”的理念来看,老子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是人与事物存在的基础。就《易经》的身心合一来说,老子推崇内在为我和外在为他的统一;孔子推崇内在为他和外在为我的统一;墨子推崇内在为我和外在为我的统一;庄子推崇内在为他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