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院楹联看古代书院价值追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书院楹联看古代书院价值追求

从书院楹联看古代书院的价值追求   摘 要:书院楹联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副副内涵丰富的书院楹联中都蕴涵着古代书院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提倡学术自由,扬弃门派之见和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明理等价值追求。   关键词:古代书院;楹联;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58-02      楹联,俗称对联,是根据汉字的字义、字形、词形及声韵等特点构成的,要求语言、声调、内容、形式都对称的一种文学形式。书院楹联作为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修饰书院建筑的作用,更是传统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相对于祭祖颂德的宗祠楹联、超然玄妙的寺庙楹联,书院楹联多含教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1]。书院楹联有的宣扬自家的学派源流及办学思想,有的标榜继承先辈书院遗风,有的言志抒怀,有的倡导学风,促进学术繁荣,尽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独特魅力。“兴盈学海间,联镌书林处”,古代书院的楹联佳作可谓琳琅满目,难以胜数。好的楹联既能为书院增色,又可启人心志。一副副内涵丰富的书院楹联中都蕴涵着古代书院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提倡学术自由,扬弃门派之见和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明理等价值追求。   一、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   联1:山书院楹联:师道立则善人多;教化行而风俗美[2]183   联2:菁华书院楹联:畴为责尽父师,此日桃李成阴,化雨涵濡东微远;   谁其诲我子弟,异时弦歌在耳,临风怀想北楼高。[2]42   联3:修身书院楹联: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言传德崇隆[2]27   联4:会文书院楹联:秋月照人,春风坐我;青山当户,白云过庭[2]60   中国古代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书院教育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追求道德完善的“为己之学”,倡导“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联1描述的是书院教育与乡俗教化相结合,对所在地的士气民风的改善及文化的普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菁华书院通过楹联形式称赞书院的创建对于处于偏远地区的文化发展极有意义,经过诸位教师的尽心尽责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颂扬书院在培育人才方面作出的贡献。可见,书院自建立之初就肩负起教化民众和培育新风的重任,致力于下层社会教育的勃兴,热衷于文化和学术的普及。   书院之所以成为下层社会文化和学术传播的主阵地并传承千年,与书院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在一些书院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子仰慕导师,更有不远千里追随而来者。生徒们不顾清苦,以为学业精进与德操修养。师生之间、学子之间相互砥砺切磋,体现出了一种和谐的良好教育氛围,形成了尊师爱生的社会风尚。与官学师生常以“利害”关系调整远近亲疏不同,书院师生往往感情甚笃。联3即为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此联横批为“尊师重道”,书院诸生感激老师育养之恩而撰写。生徒们用春风化雨、身教言传、秋月照人等称颂师长教诲之词来形容书院师生相处和谐,通过诸生这些充满感情的颂词足可见该书院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二、强调学统,崇仰先贤先圣   联5:考亭书院楹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2]108   联6:豫章书院楹联:一派心传,为异为同,皆足衍西江道脉;   群贤踵接,或仕或隐,大堪震东鲁宗风。[2]151   联7:澧阳书院楹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2]240   书院教育家们在书院讲学,传谕学旨,引领后学,故他们的学术思想逐渐成为这些书院的正统学术,由此形成了书院的学统。如南宋时期张讲学于岳麓书院,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讲学于岳麓书院,陆九渊在象山书院讲学,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明代的湛若水、王守仁以书院为基地阐发心学;清代的顾宪成讲学于东林书院,阮元讲学于诂经精舍、学海堂[2]。由于书院教育家们学旨相异,师承有别,且其教学宗旨各有特色,经过生徒传承,久而久之,遂形成了书院各自的学统。溯考亭书院通过楹联标榜该书院阐发传播的是孔孟的儒家思想,遵循主敬穷理之法,继承发展宋代理学之真传。后学们自觉继承、尊崇、弘扬先师们的学术思想,使之发扬光大,构成中国学术史上一大特色。对后学诸生来说,发扬本派学统,光大门户乃是书院活动的要务。联6表明,豫章书院建立的目的在于使朱熹等人创立的理学得以延伸和发展,书院创办以来,许多德学皆优的士子相继来此深造,不论他们后来致仕为官或归隐讲学,他们对于振兴孔子所创立的学说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又如,白鹿洞书院的弟子们为了继承和光大朱子的学统,或自己创办书院,或讲学于书院,或联讲会,做育人才等,都旨在使之学统传承不绝。阳明弟子虽因地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支派,但他们都把阳明思想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