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利场解读女性主义两难境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名利场解读女性主义两难境地

从《名利场》解读女性主义的两难境地   摘 要:《名利场》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许多评论家认为,萨克雷通过蓓基这个形象批判了虚伪的上流社会和金钱至上的维多利亚主流价值观。也有学者认为,蓓基的形象实质上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双性视角,是女权运动发端之作。本文主要透过蓓基?夏普形象,从女性特质的困境和经济窘境两部分来阐述女性主义的两难境地。   关键词:女性主义;父权制;女性气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05-02   为了生存,女人必须遵从占统治地位的父权意识形态。为了能够完整和独立的生活,蓓基?夏普必须平衡父权社会和个人的反抗意志。然而,对她来说,完全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的。她这样的“妖魔”注定要面临困境,遭受挫折,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经济上。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中,女性在不失去真实自我的前提下,如何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由。   一、女性特质的困境   父权制不仅是社会体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结构。社会上,父权制通过家庭和社会建立男性占主导地位和女性居从属地位的制度。在意识形态上,它无形地潜入个体的精神层面,建立父权制意识。父权制使女性的审美理想内部化,使她们自觉成为孝顺的女儿、温顺的妻子和崇高的母亲,或者“家中的天使”。父权制给女性的内涵下定义,并对健康女性的标准作出限制(Chester. 68)。要成为父权社会里的所谓“健康女性”,女人要学会,而且必须学会被动、柔顺、依附、在面对困境时容易崩溃等等(Valentine. 15)。   这样的女性特质容易使女性陷入一个危险的两难境地:即使她的行为符合“家中的天使”的健康女性标准,如果参照评判男性健康的标准来看,她显然是不合格的;但如果她拒绝做这种意义上的健康的女性,就会被视为精神不健全的,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怪物(Valentine. 37)。父权制下的这种双重标准注定了女性难逃不幸的厄运,正如波伏瓦说:“父权制要求女性成为附庸以实现她的女性特质,这就是说,她必须放弃她要独立的要求。正是这种矛盾限制了女性的解放。”(波伏瓦.642)   维多利亚时代的理想女人是像小说的另一位女主角阿米莉亚一样的“家中的天使”――一个没有头脑的漂亮女孩,被动地等待她的神仙母亲和白马王子帮她。但在现实世界中,不会有这么好的王子来拯救心爱的公主的。与罗顿结婚后,蓓基很快从梦中清醒。她通过罗顿过上好日子的幻想破灭了,留给她的只有愚蠢的丈夫和他欠下的一堆债务,她终于下定决心要自立。她从来就不是一个脆弱和顺从的女人,“她说自己从来就不是个女孩,打八岁起便是个当家的女人”(萨克雷.13)。但另一方面,她看上去还年轻漂亮,甜美可爱,而且还能装作谦卑随和,又会说法语。所有这些,都可以被男人看成理想的女人,她必须伪装成这样的淑女才能获得上流社会的青睐。   贝基很快攀附上斯泰因勋爵,并利用她的女性特质从他那里得到金钱和地位。“如果这个小美人知道勋爵要来,总是把自己收拾得齐楚端整,头发纹丝不乱,手绢、围裙、披巾、家常便鞋等女用小物件一应俱全,然后保持某种自然优雅的姿势坐在楼上,随时准备迎接客人”(萨克雷.798)。唯有如此,她的儿子才能被送到好的学校接受贵族教育,无能的丈夫罗顿甚至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方面,她同不公平的父权社会对抗,颠覆了柔弱和被动的传统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她必须遵从父权社会设置的各种规则,扮演理想女人的形象。   蓓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但是丈夫罗顿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丈夫。他精通所有英国贵族的消遣游戏,除了生活技能,他也没有谋生的大脑。尽管蓓基能与上层社会的各色人物游刃有余地周旋,但是丈夫罗顿却很无能。罗顿很钦佩蓓基的才能:“像她这样的能说、能唱、能干任何事情的女人,哪里找的出第二个来?”(萨克雷.541)初次赴冈特府晚宴,除了说天气热,没听到罗顿开过口。蓓基宁愿他呆在家里,但当时的“道德规范”规定丈夫必须在妻子的身边保护她。贝基也竭力做出一个好妻子的样子,赢得罗顿的爱、满意和赞赏。“蓓基喜欢她的丈夫,从不冲他发火,对他相当体贴。她甚至绝少流露出对罗顿的轻视”(萨克雷.393)。   在19世纪早期,一旦女人结婚,她就注定了一辈子做丈夫的附庸,这也是社会的惯例。女人应该忠诚和顺从她的丈夫,她所有精力应该奉献于她的丈夫和孩子。如果她不肯遵守这样的规则,就不会被社会接受,甚至会被视为异类和妖魔。如果这样,连家里的生计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爬到上流社会,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了。蓓基当然清楚这一点,她只能装出父权制社会所喜欢的女人的样子,崇拜和依赖自己的丈夫,更不会选择离婚。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离婚只能让蓓基的处境变得更糟糕。她能做到的,只有接受婚姻的事实,并对此保持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