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达、雅”山路上的攀登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信、达、雅”山路上的攀登者   金经言,男,汉族,1952年生于上海。1978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随即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至退休。现仍兼任《中国音乐学》编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是中国音乐家协会(1986年起)、国际音乐学学会(IMS,1989年起)、全国音乐美学学会(1996年起)等国内外多种音乐学术团体会员。曾先后任音乐研究所音乐情报室、外国音乐研究室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主编助理兼编辑部主任、《中国音乐年鉴》副主编等职。曾先后于1981年、1994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获德国外交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在德奥等地大学考察和研修,曾先后应邀在西安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西班牙马德里音乐学院、德国科隆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主要从事德语音乐文献翻译、音乐书刊编辑和外国音乐社会学史、音乐学术信息的研究和教学,并曾兼事德语口译工作,曾多次参与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参与和协调了多项中德音乐文化交流和研究项目。1979年起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国内外音乐专业书刊上发表音乐调研报告、论文、词典条目、译文、译著约460万字;编辑音乐专业文稿数百万字。主要文论著作有:《中国音乐研究四十年》(德文发表,见Acta Musicologica,1989/3,p.264-326)、《外国音乐社会学发展述略》(1994)、《二十世纪二十名人?外国音乐家》(合作,1998)、《音乐社会学》(2005)等;文集《多声世界》(2008);译著《十九世纪东方音乐文化》(1985北京版,1987年台北版)、《西洋交响音乐入门》(1987)、《音乐与数学》(合译,1989)、《入门》(2003)、《马克斯?雷格尔》(2003)、《理夏德?施特劳斯》(2003)、《匈牙利民歌研究》(2004)、《开启音乐之门――从若干崭新的视角观察音乐世界》(2005)、《艾斯勒》(合作,2008)、《门德尔松》(2008)、《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2015);译文集《上古时代的音乐》(合作,1990)、《音乐社会学》(合作,1990)、《西方音乐社会学现状》(2002)、《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2008)、《中国古代乐器考?论中国古典歌剧》(合作,2010)等多种。此外还曾参与了《二十世纪外国音乐家词典》(孟宪福主编,1991)和《音乐百科词典》(缪天瑞主编,1998)等多部音乐辞书的编写工作。   金经言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海。父亲为其取名“经言”,字“宣中”,其中“经”为家族辈分排序用字,“言”取自《周语》“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之言。   父亲金缄三喜好书法和绘画,还是位音乐爱好者,善奏琵琶和笛箫。由于父亲的影响,金先生自幼受中国文化熏陶,也显示出对音乐的热爱。中小学期间曾参加市少年宫组织的合唱演出,一度学过竹笛,并曾试图学弹琵琶。   1969年,年仅17岁的金先生,赴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八团支边,就此离开了上海,开始了长达5年多的兵团生涯。   1974年10月3日,是金先生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入学通知书。随即前往北京求学,成为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学生,并于1978年顺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在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1979年,金先生发表了译文处女作《对写世界音乐史提几点看法》(原文作者是波兰著名音乐学家丽莎,见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的《国外音乐资料》第9辑)。此后三四年间又先后在《外国音乐参考资料》《音乐译丛》《国外文艺资料》《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吉林歌曲》《山东歌声》《音乐通讯》《编译参考》《北京音乐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豆腐块”,作为练笔;同时开始《十九世纪东方音乐文化》一书的翻译工作(该书于1985年由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同年10月调至音乐研究所外国音乐研究室。自入音乐研究所,金先生即深切感受到自身音乐基础知识的欠缺,自学和边干边学虽是一种提高素养的方法,但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于是在所领导的协调下,开始随本所研究员施正镐老师系统学习基本乐理,同时还前往中央音乐学院旁听黄晓和、钟子林两位老师的外国音乐史课程。   1981年,金先生获德国外交部四个月奖学金,赴德国歌德学院进修语言。   1982年回国不久,正式担任第一次口译工作,参与接待德国曼海姆民族剧院,任口译。年底又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借调,接待德国DAAD音乐部主任、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原长笛首席施密茨教授(Hans Peter Sc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